最佳回答:
一 組成
Lens(鋼化玻璃)+Sensor(有幾種組成形式)+屏蔽層(有些有,有些沒有)+FPC(IC及電路)
二Sensor組成形式
Glass+GLass
PET+PET
單層Glass
三工藝流程
1玻璃切割,單層Sensor玻璃0.55mm,
2鍍膜
玻璃切好后鍍膜,整面鍍,順序是先鍍ITO,然后鍍上一層鉬,再鍍上一層鋁,再鍍上一層鉬,正面鍍好后鍍反面,反面也同理,需鍍上四層。
3蝕刻
先鍍Sensor的鉬鋁鉬走線,蝕刻好正面,然后鍍ITO正面,ITO圖案為規則的棱形。同樣,蝕刻好反面。
值得注意的是玻璃結構的Sensor旁邊的走線是鉬鋁鉬材料的,各家做法可能不盡相同,所有了解到的,工廠會整面在Sensor上鍍上一層鉬,再鍍上一層鋁,再鍍上一層鉬,然后蝕刻。蝕刻ITO前先將鉬鋁鉬蝕刻掉。
第二個事值得一提的是上下兩層ITO圖案之間會有一定的間隙,這是為了避免手觸摸到重復的地方會誤操作
4綁定
Sensor鍍膜好了后會與FPC綁定,用一種特殊的膠水來粘貼(讓電路通,且不會互相短路),膠水的名字我忘了
5貼合
Sensor做好后就是與Lens貼合了,貼合的有采用固態膠或液態膠兩種方式,要注意的是需防止汽泡。
其他答案1:
電容式觸摸屏的構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鍍一層透明的薄膜體層,再在導體層外加上一塊保護玻璃,雙玻璃設計能徹底保護導體層及感應器。 電容式觸摸屏在觸摸屏四邊均鍍上狹長的電極,在導電體內形成一個低電壓交流電場。在觸摸屏幕時,由于人體電場,手指與導體層間會形成一個耦合電容,四邊電極發出的電流會流向觸點,而電流強弱與手指到電極的距離成正比,位于觸摸屏幕后的控制器便會計算電流的比例及強弱,準確算出觸摸點的位置。電容觸摸屏的雙玻璃不但能保護導體及感應器,更有效地防止外在環境因素對觸摸屏造成影響,就算屏幕沾有污穢、塵埃或油漬,電容式觸摸屏依然能準確算出觸摸位置。 電容式觸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貼上一層透明的特殊金屬導電物質。當手指觸摸在金屬層上時,觸點的電容就會發生變化,使得與之相連的振蕩器頻率發生變化,通過測量頻率變化可以確定觸摸位置獲得信息。由于電容隨溫度、濕度或接地情況的不同而變化,故其穩定性較差,往往會產生漂移現象。該種觸摸屏適用于系統開發的調試階段。 編輯本段電容觸摸屏的缺陷 電容觸摸屏的透光率和清晰度優于四線電阻屏,當然還不能和表面聲波屏和五線電阻屏相比。電容屏反光嚴重,而且,電容技術的四層復合觸摸屏對各波長光的透光率不均勻,存在色彩失真的問題,由于光線在各層間的反射,還造成圖像字符的模糊。 電容屏在原理上把人體當作一個電容器元件的一個電極使用,當有導體靠近與夾層ITO工作面之間耦合出足夠量容值的電容時,流走的電流就足夠引起電容屏的誤動作。 我們知道,電容值雖然與極間距離成反比,卻與相對面積成正比,并且還與介質的的絕緣系數有關。因此,當較大面積的手掌或手持的導體物靠近電容屏而不是觸摸時就能引起電容屏的誤動作,在潮濕的天氣,這種情況尤為嚴重,手扶住顯示器、手掌靠近顯示器7厘米以內或身體靠近顯示器15厘米以內就能引起電容屏的誤動作。 電容屏的另一個缺點用戴手套的手或手持不導電的物體觸摸時沒有反應,這是因為增加了更為絕緣的介質。 電容屏更主要的缺點是漂移:當環境溫度、濕度改變時,環境電場發生改變時,都會引起電容屏的漂移,造成不準確。例如:開機后顯示器溫度上升會造成漂移:用戶觸摸屏幕的同時另一只手或身體一側靠近顯示器會漂移;電容觸摸屏附近較大的物體搬移后回漂移,你觸摸時如果有人圍過來觀看也會引起漂移;電容屏的漂移原因屬于技術上的先天不足,環境電勢面(包括用戶的身體)雖然與電容觸摸屏離得較遠,卻比手指頭面積大的多,他們直接影響了觸摸位置的測定。 此外,理論上許多應該線性的關系實際上卻是非線性,如:體重不同或者手指濕潤程度不同的人吸走的總電流量是不同的,而總電流量的變化和四個分電流量的變化是非線性的關系,電容觸摸屏采用的這種四個角的自定義極坐標系還沒有坐標上的原點,漂移后控制器不能察覺和恢復,而且,4個A/D完成后,由四個分流量的值到觸摸點在直角坐標系上的X、Y坐標值的計算過程復雜。由于沒有原點,電容屏的漂移是累積的,在工作現場也經常需要校準。 電容觸摸屏最外面的矽土保護玻璃防刮擦性很好,但是怕指甲或硬物的敲擊,敲出一個小洞就會傷及夾層ITO,不管是傷及夾層ITO還是安裝運輸過程中傷及內表面ITO層,電容屏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電阻式觸摸屏 電阻式觸摸屏基本上是薄膜加上玻璃的結構,當觸摸時,薄膜下層的ITO會接觸到玻璃上層的ITO,經由感應器傳出一個訊息,再從控制器送到計算機端,藉由驅動程序轉化到屏幕上的X、Y值,而完成點選的動作,并呈現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