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通道UV測量計能量計,第一次設定UV工業的標準,現在正設定一個新的標準,使用先進的性能和容易讀取的顯示,多用戶選擇模式,PC通訊能用于數據記錄和曲線分析,以及過程驗證。
新的EIT UVICURE Plus II和UV Power Puck II是之前全球UV工業廣泛應用UVICURE Plus和UV Power Puck的最新版本。帶用戶可選的抽樣速率,新的測試儀可以用于高速傳送帶或是更慢的生產線,測量和其他的EIT產品兼容。
UVICURE Plus Ⅱ 單通道 / UV Power Puck Ⅱ 四通道 UV測量計
單通道UV測量計,第一次設定UV工業的標準,現在正設定一個新的標準,使用先進的性能和容易讀取的顯示,多用戶選擇模式,PC通訊能用于數據記錄和曲線分析,以及過程驗證。
新的EIT UVICURE Plus II和UV Power Puck II是之前全球UV工業廣泛應用UVICURE Plus和UV Power Puck的最新版本。帶用戶可選的抽樣速率,新的測試儀可以用于高速傳送帶或是更慢的生產線,測量和其他的EIT產品兼容。
單通道UV測量計標準的功能和優點包括: 容易使用,一鍵完成ON/OFF和運行操作。
單通道UV測量計容易讀取數據顯示屏,同時顯示4個波段。
UV Power Puck II上4個波段的數據可以同時顯示在顯示屏上,讓操作員快速讀取。不需要切換獲得8個數值,一次讀取。軟按鍵用于功能選擇,在顯示屏的下方有指示,方便操作員選擇和使用。
單通道UV測量計標準EIT多波段:
UVA (320-390nm),UVB (280-320nm)
UVC (250-260nm),UVV (395-445nm)
單通道UV測量計動態范圍
標準版本 – 10 Watt UVA, UVB, UVV;1 Watt UVC。低功率版本 –100 mW。
設置功能
提供用戶可選的儀表模式用于數據分析,比較,篩選和操作設定。
數據參考模式
用于比較讀數。在系統安裝和檢修故障的時候非常有用。用戶可以將選定UV讀數存儲為基準線或是參考讀數,然后和另一個讀數比較。儀表會顯示兩個讀數,并指示讀數之間的變化百分比。數據顯示為mJ/cm2 ,mW/cm2, 和百分比。
圖形模式
圖形模式顯示采集到的每個UV波段的UV照度和能量。圖形展示為照度隨時間而變化。右邊顯示的圖形表示一個燈或是2個燈的固化系統。
用戶可選的抽樣率
Smooth On Data:和之前的Power Puck?版本兼容。
Smooth Off Data:和之前的UV PowerMap兼容超過2000個樣本/秒。
測量的單位
測量的單位是用戶可選擇的,讓操作員容易讀取。數據將按您的需要顯示。選擇的單位可以是:mJ/cm2,mW/cm2,J/cm2,W/cm2,uJ/cm2,uW/cm2。
彩色,容易讀取的顯示屏
可以選擇低,中和高強度用于圖形顯示。
通訊端口
UV能量計和PC/PDA符合串口通訊協議。下載收集的數據到計算機做統計分析和數據記錄,以及過程驗證。
技術規格表
顯示
容易讀取,黃色數字,黑色背景
測量范圍
標準版本:UVA,UVB,UVV -10mW/cm2 to 10W/ m2;UVC -5mW/cm2 to 1W/cm2
低功率版本:UVA,UVB,UVC,UVV:100microW/cm2 to 100mW/cm2
測量精度 +/- 10%;+/- 5% 典型
光譜范圍 (UV Power Puck II)
4通道連續監控320-390nm (UVA), 280-320nm (UVB), 250-260nm (UVC), 395-445nm (UVV)
光譜范圍
(UVICURE Plus II)
1通道連續監控. 320-390nm (UVA), 280-320nm (UVB), 250-260nm(UVC), 395-445nm (UVV) (需在定購前確定UV波段)
空間響應 近似余弦
操作溫度 0-75°C內部溫度。允許較短時間的更高外部溫度(當溫度超過相應的規格,會有警報聲提示)
時間規定 2分鐘DISPLAY模式 (沒有按鍵動作)。EITIM也可以設置沒有時間顯示。
電池 兩只可更換AAA堿性電池
電池壽命 大約20小時顯示時間
尺寸 直徑117mm x高度127mm
重量 289 克
外殼材料 鋁和不銹鋼
手提包材料 內部聚亞安酯,軟,防劃尼龍外殼
手提包重量 260克
手提包尺寸 274mm寬×89mm高×197mm深
聯系方式
Mr.馮先生:13715339029//948206331
發貨說明
帝龍科技會當天12小時內發貨,如果暫缺貨會另小窗口通知,帝龍科技默認快遞公司是速爾,龍邦,圓通,如要求其它快遞請提前告知,謝謝!
售后服務
凡在帝龍科技購買的產品,如果在保修期內,注帝龍科技產品機械類都是保修一年,人為,使用不當除外,耗材不保修,只要提供公司名,送貨單任何一項可以發回帝龍科技返修,可發回帝龍科技免費檢修校正機器.
最佳回答:
在功率一樣的情況下,藍激光能量最大,其次是紅激光,綠光是最小的。但是綠激光的亮度更高。
最佳回答:
鐳射就是“激光”。
激光
laserlight
基于受激輻射光放大原理產生的相干輻射。激光具有如下特點:①定向性好。激光的發散立體角極小,一般在10-5~10-8球面度范圍內。激光的高度定向性意味著激光能量集中在很窄的光束中。②亮度高。普通光源的亮度很低,太陽的亮度約為103瓦/(厘米2·球面度),而大功率激光器的亮度高達1010~1017瓦/(厘米2·球面度)。③單色性好。激光的單色性通常用v/Δv來表征,v為激光譜線中心的頻率,Δv為譜線頻寬,較好的激光器v/Δv可達1010~1013。單色性好亦即時間相干性好。④空間相干性好。普通光源的空間相干性很差,光程差為波長的數千倍時,已不出現干涉現象;而激光幾乎整個波場空間都是相干的。
激光裝置發出的激光
利用激光的定向性好和高亮度,在測距、雷達、光纖通信、醫學、機械加工(焊接、切割、鉆孔等)、導彈制導和核聚變試驗等方面廣泛應用。激光的高強度使光譜學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激光引起的非線性效應開創了非線性光學這一新領域。激光的極好的單色性為精密測量長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光源。可利用單色性好發展了光波的拍頻技術,可測量極緩慢的速度(約1微米/秒)和角速度(約10-1弧度/秒)。具有良好相干性的激光出現后,全息術得以進入實用階段并迅速應用于各個領域。在相干光信息處理領域,激光器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光源。
其他答案1:
Laser 港臺譯法“鐳射”,大陸譯法“激光”
估計一開始港臺翻譯這個詞的人是文科生,不懂科學,按音譯的,其實激光和鐳根本就沒關系。
激光好像是大陸科學家翻譯的,翻譯的比較好,說明了激光的的產生特點
其他答案2:
鐳射就是激光,大陸叫激光,港臺地區叫鐳射,英文LASER。
最佳回答:
激光的特性
1960年一種神奇的光誕生了,它就是激光。激光的英文名稱是 Laser,它是英語短語“受激發射光放大”中每個實詞第一個字母組成的縮略詞,它包含了激光產生的由來。它一出現就創造了許多奇跡,真可謂“一鳴驚人”。
激光的方向性極好,在傳播中始終像一條筆直的線,不易發散,光強也可以保證。一束激光射出20千米遠,光斑只有杯口那么大,就是發射到38萬千米外的月球上,光圈的直徑也不過 2千米,在地球上看去,只是一個明亮的紅點。利用激光的這一特性,科學家在1962年測出了地球與月球的精確距離。
激光具有穿透透明物質的能力,用它治療眼睛效果特佳。我們知道,眼睛有個透明的外罩,即角膜,還有個血管交織的視網膜,當視網膜出了問題需要修補時,視網膜在眼球的后邊,所以手術很難進行。這時如果請激光來幫忙,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1963年,一位名叫弗林克的醫生利用激光成功地做了視網膜手術,整個手術時間才幾千分之一秒,病人甚至不需要麻醉,也不會感到痛苦。
激光的相干性很好,用透鏡能把它聚集成極細的光束,在這束光的作用下,任何材料都會被燒熔、氣化。總光能還不及一只15 瓦燈泡點亮一秒鐘發出的光能的激光束,就能將1.5米遠處的一塊厚約2厘米的鋼板打出一個孔。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激光現在幾乎是無處不在,它已經被用在生活、科研的方方面面:激光針灸、激光裁剪、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淬火、激光唱片、激光測距儀、激光陀螺儀、激光鉛直儀、激光手術刀、激光炸彈、激光雷達、激光槍、激光炮……,在不久的將來,激光肯定會有更廣泛的應用。
激光廣泛應用的基礎在于它的特性。激光單色性好,又可在一個狹小的方向內有集中的高能量,因此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可以對各種材料進行打孔。這是令人驚奇的。紅寶石激光器中輸出脈沖的總能量煮不熟一個雞蛋,但卻能在3毫米的鋼板上鉆出一個孔。為什么激光這么神奇呢?關鍵不是光的能量,而在于其功率。激光的功率是很高的,這也是它多方面被應用的基礎。
激光具有單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三大特點。
(1)單色性好
我們知道,普通的白光有七種顏色,頻率范圍很寬。頻率范圍寬的光波在光纖中傳輸會引起很大的噪聲,使通信距離很短,通信容量很小。而激光是一種單色光,頻率范圍極窄,發散角很小,只有幾毫弧,激光束幾乎就是一條直線。氦氖激光的譜線寬度,只有10-8nm,顏色非常純。這種光波在光纖中傳輸產生的噪聲很小,這就可以增加中繼距離,擴大通信容量。現在已研究出單頻激光器,這種激光器只有一個振蕩頻率。用這種激光器可以把十幾萬路的電話信息直接傳送到100km以外。這種通信系統就可滿足將來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了。
(2)相干性高
一個幾十瓦的電燈泡,只能用作普通照明。如果把它的能量集中到1m直徑的小球內,就可以得到很高的光功率密度,用這個能量能把鋼板打穿。然而,普通光源的光是向四面八方發射的,光能無法高度集中。普通光源上不同點發出的光在不同方向上、不同時間里都是雜亂無章的,經過透鏡后也不可能會聚在一點上。
激光與普通光相比則大不相同。因為它的頻率很單純,從激光器發出的光就可以步調一致地向同一方向傳播,可以用透鏡把它們會聚到一點上,把能量高度集中起來,送入光纖,這就叫相干性高。一臺巨脈沖紅寶石激光器的亮度可達1015w/cm2·sr,比太陽表面的亮度還高若干倍。
光纖通信用的半導體激光器的體積很小。和普通的晶體三極管差不多。它發出的光功率一般都不太大,通常只有幾毫瓦。如果把它的能量高度集中,就很容易耦合進光纖。這對增加光纖通信的中繼距離,提高通信質量是很有意義的。
(3)方向性強
激光的方向性比現在所有的其他光源都好得多,它幾乎是一束平行線。如果把激光發射到月球上去,歷經38.4萬公里的路程后,也只有一個直徑為2km左右的光斑。如果用的是探照燈,則絕大部分光早就在中途“開小差”了。
普通光源總是向四面八方發散的,這作為照明來說是必要的。但要把這種光集中到一點,則絕大多數能量都會被浪費掉,效率很低。半導體激光器發出的光絕大部分都很集中,很容易射入光纖端面。
其他答案1:
一、激光產生原理
1、普通光源的發光——受激吸收和自發輻射
普通常見光源的發光(如電燈、火焰、太陽等地發光)是由于物質在受到外來能量(如光能、電能、熱能等)作用時,原子中的電子就會吸收外來能量而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即原子被激發。激發的過程是一個“受激吸收”過程。處在高能級(E2)的電子壽命很短(一般為10-8~10-9秒),在沒有外界作用下會自發地向低能級(E1)躍遷,躍遷時將產生光(電磁波)輻射。輻射光子能量為
hυ=E2-E1
這種輻射稱為自發輻射。原子的自發輻射過程完全是一種隨機過程,各發光原子的發光過程各自獨立,互不關聯,即所輻射的光在發射方向上是無規則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未位相、偏振狀態也各不相同。由于激發能級有一個寬度,所以發射光的頻率也不是單一的,而有一個范圍。
在通常熱平衡條件下,處于高能級E2上的原子數密度N2,遠比處于低能級的原子數密度低,這是因為處于能級E的原子數密度N的大小時隨能級E的增加而指數減小,即N∝exp(-E/kT),這是著名的波耳茲曼分布規律。于是在上、下兩個能級上的原子數密度比為 N2/N1∝exp{-(E2-E1)/kT}
式中k為波耳茲曼常量,T為絕對溫度。因為E2>E1,所以N2《N1。例如,已知氫原子基態能量為E1=-13.6eV,第一激發態能量為E2=-3.4eV,在20℃時,kT≈0.025eV,則
N2/N1∝exp(-400)≈0 可見,在20℃時,全部氫原子幾乎都處于基態,要使原子發光,必須外界提供能量使原子到達激發態,所以普通廣義的發光是包含了受激吸收和自發輻射兩個過程。一般說來,這種光源所輻射光的能量是不強的,加上向四面八方發射,更使能量分散了。
2、受激輻射和光的放大
由量子理論知識知道,一個能級對應電子的一個能量狀態。電子能量由主量子數n(n=1,2,…)決定。但是實際描寫原子中電子運動狀態,除能量外,還有軌道角動量L和自旋角動量s,它們都是量子化的,由相應的量子數來描述。對軌道角動量,波爾曾給出了量子化公式Ln=nh,但這不嚴格,因這個式子還是在把電子運動看作軌道運動基礎上得到的。
嚴格的能量量子化以及角動量量子化都應該有量子力學理論來推導。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電子從高能態向低能態躍遷時只能發生在l(角動量量子數)量子數相差±1的兩個狀態之間,這就是一種選擇規則。如果選擇規則不滿足,則躍遷的幾率很小,甚至接近零。在原子中可能存在這樣一些能級,一旦電子被激發到這種能級上時,由于不滿足躍遷的選擇規則,可使它在這種能級上的壽命很長,不易發生自發躍遷到低能級上。
這種能級稱為亞穩態能級。但是,在外加光的誘發和刺激下可以使其迅速躍遷到低能級,并放出光子。這種過程是被“激”出來的,故稱受激輻射。
受激輻射的概念世愛因斯坦于1917年在推導普朗克的黑體輻射公式時,第一個提出來的。他從理論上預言了原子發生受激輻射的可能性,這是激光的基礎。 受激輻射的過程大致如下:原子開始處于高能級E2,當一個外來光子所帶的能量hυ正好為某一對能級之差E2-E1,則這原子可以在此外來光子的誘發下從高能級E2向低能級E1躍遷。這種受激輻射的光子有顯著的特點,就是原子可發出與誘發光子全同的光子,不僅頻率(能量)相同,而且發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樣。于是,入射一個光子,就會出射兩個完全相同的光子。這意味著原來光信號被放大這種在受激過程中產生并被放大
的光,就是激光。
3、粒子數反轉
一個誘發光子不僅能引起受激輻射,而且它也能引起受激吸收,所以只有當處在高能級地原子數目比處在低能級的還多時,受激輻射躍遷才能超過受激吸收,而占優勢。由此可見,為使光源發射激光,而不是發出普通光的關鍵是發光原子處在高能級的數目比低能級上的多,這種情況,稱為粒子數反轉。但在熱平衡條件下,原子幾乎都處于最低能級(基態)。
因此,如何從技術上實現粒子數反轉則是產生激光的必要條件。
激光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比太陽還要亮百億倍
太陽光又強、又熱,誰也不敢正視耀眼的太陽,可是與激光相比,太陽光就仿佛是小巫見大巫了。梅曼制成的那臺紅寶石激光器,它發射出的深紅色激光是太陽亮度的四倍。而近年來研制出的最新激光,要比太陽表面亮度高出一百億倍以上!
因為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是集中在沿軸線方向的一個極小發射角內(僅十分之一度左右),激光的亮度就會比同功率的普通光源高出幾億倍。再加上激光器能利用特殊技術,在極短的時間內(比如一萬億分之一秒)輻射出巨大的能量,當它會聚在一點時,可產生幾百萬度,甚至幾千萬度的高溫。
第二個特點是——顏色最純
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不同顏色的光,它們的波長是各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幾乎找不到波長純而又純的光,各種波長的光總是混雜在一起的。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努力尋找一種波長一致的單色光源。
激光就是這種理想的單色光源。拿氦氖氣體激光器來說,它射出的波長寬度不到一百億分之一微米,完全可以視為單一而沒有偏差的波長,是極純的單色光。
第三個特點是——方向最集中
當我們按亮手電筒或打開探照燈時,看上去它們射出的光束在方向上是筆直的,似乎也很集中,但實際上,當光束射到一定距離后,就散得四分五裂了。唯有激光才是方向最一致、最集中的光。如果將激光束射向月球,它不僅只須花1秒鐘左右便能到達月球表面,而且僅在那里留下一個半徑為兩千米的光斑區。
第四個特點是——相干性極好
當用手將池中的水激起水波,并使這些水波的波峰與波峰相疊時,水波的起伏就會加劇,這種現象就叫干涉,能產生干涉現象的波叫干涉波。激光是一種相干光波,它的波長、方向等都一致。
物理學家通常用相干長度來表示光的相干性,光源的相干長度越長,光的相干性越好。而激光的相干長度可達幾十千米。因此,如果將激光用于精密測量,它的最大可測長度要比普通單色光大10萬倍以上。
激光的四大特點是互有聯系,相輔相成的。
其他答案2:
高手高手高高手啊,怎么有這么的復雜呢,就回答個是受激躍遷不就完了。不要老是粘書啊!
其他答案3:
基本上就是上面這位這么多了,高中階段,也就夠用了
最佳回答:
激光,是一種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因受激而發出的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性的光。
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原子受激輻射的光,故名“激光”。
激光經聚焦達到的最高光強已達到了10^22瓦/平方厘米 量級。此外,這種超強光場在時間范疇又是極端超快的,在遠紫外線(XUV)波段,激光脈沖的超快時間尺度已經突破飛秒(fs,10^-15秒)進入了阿秒(as,10^-18秒)新范疇。
光是原子中的電子吸收能量后,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再從高能級回落到低能級,回落的時候釋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而激光,就是被引誘(激發)出來的光子隊列,這光子隊列中的光子們,光學特性一樣,步調極其一致。
打個比方就是,普通光源,比如電燈泡發出來的光子各不同,而且會各個方向亂跑,很不團結,但是激光中的光子們則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導致它們所向披靡,威力很大。
擴展資料:
被稱為最亮的光,是因為激光的光束能平行向一個方向發散,且幾乎不衰減,亮度非常高,最亮時甚至比太陽還要亮100億倍。
此外,激光在測距方面表現優異,測出來的距離非常準確,所以也被稱為最準的尺。
激光有很多特性:首先,激光是單色的,或者說是單頻的。有一些激光器可以同時產生不同頻率的激光,但是這些激光是互相隔離的,使用時也是分開的。
其次,激光是相干光。相干光的特征是其所有的光波都是同步的,整束光就好像一個“波列”。再次,激光是高度集中的,也就是說它要走很長的一段距離才會出現分散或者收斂的現象。
激光測速是對被測物體進行兩次有特定時間間隔的激光測距,取得在該一時段內被測物體的移動距離,從而得到該被測物體的移動速度。因此,激光測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于該激光光束基本為射線,估測速距離相對于雷達測速有效距離遠,可測1000M外;
2、測速精度高,誤差<1公里;
3、鑒于激光測速的原理,激光光束必須要瞄準垂直與激光光束的平面反射點,又由于被測車輛距離太遠、且處于移動狀態,或者車體平面不大,而導致激光測速成功率低、難度大,特別是執勤警員的工作強度很大、很易疲勞;
4、鑒于激光測速的原理,激光測速器不可能具備在運 動中使用,只能在靜止狀態下應用;因此,激光測速儀不能稱之為“流動電子警察”。在靜止狀態下使用時,司機很容易發現有檢測,因此達不到預期目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激光
其他答案1:
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原子受激輻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電子吸收能量后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再從高能級回落到低能級的時候,所釋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被引誘(激發)出來的光子束(激光),其中的光子光學特性高度一致。這使得激光比起普通光源,激光的單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
激光應用很廣泛,有激光打標、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纖通信、激光測距、激光雷達、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矯視、激光美容、激光掃描、激光滅蚊器、LIF無損檢測技術等等。
中文名
激光
外文名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
釋義
受激輻射光放大
發現
1916年
首次激發
1960年
熱點關注
解讀 用激光發送人類文明信息,外星人能收到嗎?
科學家認為,盡早發現外星智慧物種,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向宇宙各個方向以光速發送成千上百萬的人類文明信息,其中包括文字、電影、音樂等,甚至還包括個人的DNA序列 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科學家近日提出,盡早發現…
2017-12-18
“激光”的中文命名
1964年10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主辦的《光受激發射情報》(其前身為《光量子放大專刊》)雜志編輯部致信錢學森,請他為LASER取一個中文名字,錢學森建議中文名為“激光”。同年12月,上海召開第三屆光量子放大器學術會議,由嚴濟慈主持,討論后正式采納錢學森的建議,將“通過輻射受激發射的光放大”的英文縮寫LASER正式翻譯為“激光”。隨后,《光受激發射情報》雜志也改名為《激光情報》
激光原理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實質上是組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吸收或輻射光子,同時改變自身運動狀況的表現。
微觀粒子都具有特定的一套能級(通常這些能級是分立的)。任一時刻粒子只能處在與某一能級相對應的狀態(或者簡單地表述為處在某一個能級上)。與光子相互作用時,粒子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并相應地吸收或輻射光子。光子的能量值為此兩能級的能量差△E,頻率為ν=△E/h(h為普朗克常量)。
1.受激吸收(簡稱吸收)
處于較低能級的粒子在受到外界的激發(即與其他的粒子發生了有能量交換的相互作用,如與光子發生非彈性碰撞),吸收了能量時,躍遷到與此能量相對
其他答案2:
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
光是從組成物質的原子中發射出來的,原子獲得能量后處于不穩定狀態(也就是激發狀態),它會以光子的形式把能量發射出去。而激光,就是被引誘(激發)出來的光子隊列,這光子隊列中的光子們,光學特性一樣,步調極其一致。打個比方就是,普通光源,比如電燈泡發出來的光子各不同,而且會各個方向亂跑,很不團結,但是激光中的光子們則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導致它們所向披靡,威力很大,以至于,人們過去常把激光稱為“死光”。
激光最初的中文名叫做“鐳射”、“萊塞”,是它的英文名稱LASER的音譯,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單詞頭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意思是“通過受激輻射光擴大”。激光的英文全名已經完全表達了制造激光的主要過程,激光的原理早在 1916年已被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現。1964年按照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建議將“光受激輻射”改稱“激光”。激光應用很廣泛,主要有激光打標、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纖通信、激光光譜、激光測距、激光雷達、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指示器、激光矯視、激光美容、激光掃描、激光滅蚊器等等。
激光原理: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實質上是組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吸收或輻射光子,同時改變自身運動狀況的表現。
微觀粒子都具有特定的一套能級(通常這些能級是分立的)。任一時刻粒子只能處在與某一能級相對應的狀態(或者簡單地表述為處在某一個能級上)。與光子相互作用時,粒子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并相應地吸收或輻射光子。光子的能量值為此兩能級的能量差△E,頻率為ν=△E/h(h為普朗克常量)。
1.受激吸收(簡稱吸收)
處于較低能級的粒子在受到外界的激發(即與其他的粒子發生了有能量交換的相互作用,如與光子發生非彈性碰撞),吸收了能量時,躍遷到與此能量相對應的較高能級。這種躍遷稱為受激吸收。
2.自發輻射
粒子受到激發而進入的激發態,不是粒子的穩定狀態,如存在著可以接納粒子的較低能級,即使沒有外界作用,粒子也有一定的概率,自發地從高能級激發態(E2)向低能級基態(E1)躍遷,同時輻射出能量為(E2-E1)的光子,光子頻率 ν=(E2-E1)/h。這種輻射過程稱為自發輻射。眾多原子以自發輻射發出的光,不具有相位、偏振態、傳播方向上的一致,是物理上所說的非相干光。
3.受激輻射、激光
1917年愛因斯坦從理論上指出:除自發輻射外,處于高能級E2上的粒子還可以另一方式躍遷到較低能級。他指出當頻率為 ν=(E2-E1)/h的光子入射時,也會引發粒子以一定的概率,迅速地從能級E2躍遷到能級E1,同時輻射一個與外來光子頻率、相位、偏振態以及傳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這個過程稱為受激輻射。
可以設想,如果大量原子處在高能級E2上,當有一個頻率 ν=(E2-E1)/h的光子入射,從而激勵E2上的原子產生受激輻射,得到兩個特征完全相同的光子,這兩個光子再激勵E2能級上原子,又使其產生受激輻射,可得到四個特征相同的光子,這意味著原來的光信號被放大了。這種在受激輻射過程中產生并被放大的光就是激光。
愛因斯坦1917提出受激輻射,激光器卻在1960年問世,相隔43年,為什么?主要原因是,普通光源中粒子產生受激輻射的概率極小。當頻率一定的光射入工作物質時,受激輻射和受激吸收兩過程同時存在,受激輻射使光子數增加,受激吸收卻使光子數減小。物質處于熱平衡態時,粒子在各能級上的分布,遵循平衡態下粒子的統
計分布律。按統計分布規律,處在較低能級E1的粒子數必大于處在較高能級E2的粒子數。這樣光穿過工作物質時,光的能量只會減弱不會加強。要想使受激輻射占優勢,必須使處在高能級E2的粒子數大于處在低能級E1的粒子數。這種分布正好與平衡態時的粒子分布相反,稱為粒子數反轉分布,簡稱粒子數反轉。如何從技術上實現粒子數反轉是產生激光的必要條件。
理論研究表明,任何工作物質,在適當的激勵條件下,可在粒子體系的特定高低能級間實現粒子數反轉。若原子或分子等微觀粒子具有高能級E2和低能級E1,E2和E1能級上的布居數密度為N2和N1,在兩能級間存在著自發發射躍遷、受激發射躍遷和受激吸收躍遷等三種過程。受激發射躍遷所產生的受激發射光,與入射光具有相同的頻率、相位、傳播方向和偏振方向。因此,大量粒子在同一相干輻射場激發下產生的受激發射光是相干的。受激發射躍遷幾率和受激吸收躍遷幾率均正比于入射輻射場的單色能量密度。當兩個能級的統計權重相等時,兩種過程的幾率相等。在熱平衡情況下N2<N1,所以自發吸收躍遷占優勢,光通過物質時通常因受激吸收而衰減。外界能量的激勵可以破壞熱平衡而使N2>N1,
這種狀態稱為粒子數反轉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受激發射躍遷占優勢。光通過一段長為l的處于粒子數反轉狀態的激光工作物質(激活物質)后,光強增大eGl倍。G為正比于(N2-N1)的系數,稱為增益系數,其大小還與激光工作物質的性質和光波頻率有關。一段激活物質就是一個激光放大器。如果,把一段激活物質放在兩個互相平行的反射鏡(其中至少有一個是部分透射的)構成的光學諧振腔中,處于高能級的粒子會產生各種方向的自發發射。其中,非軸向傳播的光波很快逸出諧振腔外:軸向傳播的光波卻能在腔內往返傳播,當它在激光物質中傳播時,光強不斷增長。如果諧振腔內單程小信號增益G0l大于單程損耗δ(G0l是小信號增益系數),則可產生自激振蕩。原子的運動狀態可以分為不同的能級,當原子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會釋放出相應能量的光子(所謂自發輻射)。
其他答案3:
激光顧名思義就是受激而發出的光。
激光的最初的中文名叫做“鐳射”、“萊塞”,是它的英文名稱LASER的音譯,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單詞頭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意思是“通過受激發射光擴大”。激光的英文全名已經完全表達了制造激光的主要過程。1964年按照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建議將“光受激發射”改稱“激光”。激光應用很廣泛,主要有激光打標、光纖通信、激光光譜、激光測距、激光雷達、激光切割、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指示器、激光矯視、激光美容、激光掃描、激光滅蚊器等等。
詳見百度百科:http://www.u5nitd0b.cn
最佳回答:
激光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眼睛,其次是皮膚。
(1)對眼睛和視覺的傷害 激光能燒傷生物組織,尤其對視網膜的灼傷最多見。因為激光束能通過眼自身的屈光系統在視網膜上聚焦成一個非常小的光斑,使光能高度集中而導致灼傷。處在紅外區或微波區的激光輻射可被虹膜或晶體吸收造成熱損傷,導致虹膜炎和白內障。
激光對眼睛的傷害語氣波長、脈沖寬度、間隙時間、光束的能量、入射角度、受照組織特性等因素有關。
眼鏡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有眩光感,出現視力模糊或眼前出現固定黑影,甚至視力喪失。激光輻射對視網膜的損害是無痛的,易被人們忽視。長期經常接觸小劑量和漫反射激光的照射,工作人員一般不會發現自己視力的損傷,有時有一般神經衰弱,工作后視力疲勞、眼痛等,無特意癥狀。激光對眼睛的意外傷害,除個別人發生永久性視力喪失外,多數經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
(2)對皮膚的傷害 激光對皮膚的傷害過程表現為輕度紅斑、灼燒直至組織炭化壞死,此外亦可損傷色素細胞,引起毛細拴塞,有時可見血管破漬和溢血。皮膚損傷通常是可逆和可復的。
預防激光危害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安全教育,嚴禁裸眼觀看激光束,注意操作規程;確定操作區及危險帶并要有醒目的警告牌,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要佩戴合適的防護眼鏡、防護手套、定期檢查身體,特別是眼睛。
操作是維護結構用吸光材料制成,色調宜暗。室內不得設置安放能反射、折射光束的設備、用具。激光束的防光罩用耐火材料制成,其開啟應與光束放大系統的截斷器相連。
其他答案1:
也有好處哈,,很多醫療就靠它來治病的
激光能穿透人的表皮深入內部 損傷人體組織 細胞
我周圍 還沒發現有人做個激光 試驗 固還舉不出例子
其他答案2:
激光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眼睛,其次是皮膚。
(1)對眼睛和視覺的傷害 激光能燒傷生物組織,尤其對視網膜的灼傷最多見。因為激光束能通過眼自身的屈光系統在視網膜上聚焦成一個非常小的光斑,使光能高度集中而導致灼傷。處在紅外區或微波區的激光輻射可被虹膜或晶體吸收造成熱損傷,導致虹膜炎和白內障。
激光對眼睛的傷害語氣波長、脈沖寬度、間隙時間、光束的能量、入射角度、受照組織特性等因素有關。
眼鏡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有眩光感,出現視力模糊或眼前出現固定黑影,甚至視力喪失。激光輻射對視網膜的損害是無痛的,易被人們忽視。長期經常接觸小劑量和漫反射激光的照射,工作人員一般不會發現自己視力的損傷,有時有一般神經衰弱,工作后視力疲勞、眼痛等,無特意癥狀。激光對眼睛的意外傷害,除個別人發生永久性視力喪失外,多數經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
(2)對皮膚的傷害 激光對皮膚的傷害過程表現為輕度紅斑、灼燒直至組織炭化壞死,此外亦可損傷色素細胞,引起毛細拴塞,有時可見血管破漬和溢血。皮膚損傷通常是可逆和可復的。
預防激光危害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安全教育,嚴禁裸眼觀看激光束,注意操作規程;確定操作區及危險帶并要有醒目的警告牌,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要佩戴合適的防護眼鏡、防護手套、定期檢查身體,特別是眼睛。
其他答案3:
激光會引起燒傷… …
這個問題為什么在單機游戲分類里?你去醫療里問得到的答案會更好。
其他答案4:
nb
最佳回答:
什么是激光模式?高階模和低階模的區別是什么?那個圈圈畫陰影的圖看不懂、不同的模式究竟是什么意思,頻率?相位?有沒有高手給個詳細的解答?
譜寬是什么?是頻率有一定的分布嗎?
還有脈寬是什么?
為什么大家總用多少ns來描述激光呢?
激光是高斯光束,因此有發散角。但激光的特點之一不是方向性好嗎?跟發散豈不矛盾?
ps,懸賞分會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的讓我懂的人,而不是復制一堆解釋的人。。。 問題補充:脈寬的意思是一個脈沖波長對應的時間加上兩個脈沖之間的空白時間嗎?
為什么“假如說你的激光器瞬時功率 1 兆瓦,脈沖寬度 1ms,而我的激光器瞬時功率 3 兆瓦,脈沖寬度 0.1 ms,結果就是你先把我的飛機給打下來。”脈寬不是小的好嗎?
首先說縱模。
我們知道,受激輻射也不是絕對的單一波長,而是有一個很窄的頻寬的(雖然電子的能級是一個定值,但因為熱運動等各種原因,能級會展寬)。
當激光器工作物質被激發,發出受激輻射光的時候,在這個頻寬范圍內的各種波長的光子都有,其數量是以中心頻率為對稱軸的正態分布。這些所有波長的光子都試圖在諧振腔中得到諧振從而成為優勢波長。
如果諧振腔足夠短,它僅僅是這所有波長中某一特定波長的整數倍,那么就只有這一特定波長的光子得以諧振成為優勢波長,激光器會輸出真正的單色光,這就是單縱模。
但實際的諧振腔通常都比較長,在受激輻射的波長范圍內,它可能同時是好幾個波長的整數倍,因此會有好幾種波長都得到諧振,這樣的激光器就會輸出好幾種波長的光(由于受激輻射帶寬本身很窄,所以這幾個波長也非常接近),這就是多縱模。
總的來說,縱模越多,單色性、相干性越差。諧振腔越短,縱模越少,因此在要求高單色性的時候,應盡量減小諧振腔長度。
其次說橫模
如果激光器的諧振腔兩反射面及工作物質端面都是理想平面,就不會有除了基模以外的其它橫模輸出。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以工作物質直徑為直徑的基模輸出。因為此時只有基模狀態下的光才能形成多次反射諧振的條件。
但是事實上反射面和端面都不可能是理想平面,尤其是在固體激光器中,工作物質受熱發生凸透鏡效應,導致腔內經過工作物質、與基模方向略有差異的某些光也可能符合多次反射的諧振條件,于是激光器會輸出幾個方向各不相同的光束。(這個方向差異通常非常小)
多橫模損害了激光器輸出的良好方向性,對聚焦非常不利,因此在需要完美聚焦的情況下,應當盡量減少橫模。
減少橫模的主要途徑有:1、改善諧振腔反射鏡與工作物質端面所形成的光路的等效平面性,如果產生了凸透鏡效應則要想辦法補償;2、減小諧振腔和工作物質直徑。
挖墳黨
其他答案1:
首先提住要搞清激光器模式有橫模和縱模之分,為什么要分清呢?因為兩者本質不同!
1、縱模:縱模是指在激光器諧振腔沒所形成的穩定駐波形式!在同一個諧振腔內會存在很多駐波形式,因為滿足腔內的相位匹配條件的有很多,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就可以形成穩定的駐波(這里忽略了振幅條件,我們假設激光器有源區的增益譜很寬),一個駐波形式就對應一個縱模!理解縱模,題主可將它與激光波長聯系,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波長對應了一個激光器縱模模式。
2、橫模:橫模指的是激光的場(包括電場和磁場)在垂直于激光傳播方向上的橫截面上的分布,簡單的理解為場在這個面上是什么樣子!比如說基模,它在橫截面上的分布就是一個光斑,高階模在橫截面上有多個光斑!注意,當橫截面上看到一個光斑,即基模,它不一定是單縱模!
3、單模和多模:我這里就默認題主說的是縱模,因為我們平常所說的單模多模都指縱模,而橫模都說基模和高階模!如果按照我前面說的將激光器波長與縱模聯系起來,單模和多模的區別就很明顯了!單模就是激光器輸出只有一個波長的光,多模的話,激光器的輸出光中就包含了多個波長!
作者:左子衡
鏈接:http://www.u5nitd0b.cn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佳回答:
1.定向發光
2.亮度極高
3.顏色極純
4.能量密度極大
1.定向發光
普通光源是向四面八方發光。要讓發射的光朝一個方向傳播,需要給光源裝上一定的聚光裝置,如汽車的車前燈和探照燈都是安裝有聚光作用的反光鏡,使輻射光匯集起來向一個方向射出。激光器發射的激光,天生就是朝一個方向射出,光束的發散度極小,大約只有0.001弧度,接近平行。1962年,人類第一次使用激光照射月球,地球離月球的距離約38萬公里,但激光在月球表面的光斑不到兩公里。若以聚光效果很好,看似平行的探照燈光柱射向月球,按照其光斑直徑將覆蓋整個月球。
2.亮度極高
在激光發明前,人工光源中高壓脈沖氙燈的亮度最高,與太陽的亮度不相上下,而紅寶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超過氙燈的幾百億倍。因為激光的亮度極高,所以能夠照亮遠距離的物體。紅寶石激光器發射的光束在月球上產生的照度約為0.02勒克斯(光照度的單位),顏色鮮紅,激光光斑明顯可見。若用功率最強的探照燈照射月球,產生的照度只有約一萬億分之一勒克斯,人眼根本無法察覺。激光亮度極高的主要原因是定向發光。大量光子集中在一個極小的空間范圍內射出,能量密度自然極高。
3.顏色極純
光的顏色由光的波長(或頻率)決定。一定的波長對應一定的顏色。太陽光的波長分布范圍約在0.76微米至0.4微米之間,對應的顏色從紅色到紫色共7種顏色,所以太陽光談不上單色性。發射單種顏色光的光源稱為單色光源,它發射的光波波長單一。比如氪燈、氦燈、氖燈、氫燈等都是單色光源,只發射某一種顏色的光。單色光源的光波波長雖然單一,但仍有一定的分布范圍。如氖燈只發射紅光,單色性很好,被譽為單色性之冠,波長分布的范圍仍有0.00001納米,因此氖燈發出的紅光,若仔細辨認仍包含有幾十種紅色。由此可見,光輻射的波長分布區間越窄,單色性越好。
4.能量密度極大
激光器輸出的光,波長分布范圍非常窄,因此顏色極純。以輸出紅光的氦氖激光器為例,其光的波長分布范圍可以窄到2×10^-9納米,是氪燈發射的紅光波長分布范圍的萬分之二。由此可見,激光器的單色性遠遠超過任何一種單色光源。
其他答案1:
平行度高:相干性好;能量高
最佳回答:
既然你是關心國家大事的。
我就認真的科學的回答:
化學激光器是另一類特殊的氣體激光器,即是一類利用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來實現工作粒子數布居反轉(簡稱粒子數反轉)的激光器。化學反應產生的原子或分子往往處于激發態,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有足夠數量的原子或分子被激發到某個特定的能級,形成粒子數反轉,以致出現受激發射而引起光放大作用
http://www.u5nitd0b.cn />
以后不會搜搜啊。這樣。比等人回答快點。實用點。
物理激光就很容易了。就是很強大有破壞力的激光的。
其他答案1:
呵呵,雖然總能提到激光,但它是怎么回事,還真不太清楚····
你可以百度一下!地址如下:
其他答案2:
其他答案3:
為了讓你更好理解,
(本人認為百科講得太“官方”了),
激光是高能的集中的超級相干光,
產生前提是粒子反轉,然后再發生受激輻射(該名詞在百科中有解釋,就不贅述了),而物理激光和化學激光的區別僅僅在于促使粒子反轉的方式不同——前者不用發生化學反應,不借助化學反就是這樣應能量,后者相反。
恩,希望你能了解。兩者只是方式差別,“成品”都是激光。
其他答案4:
化學激光器是另一類特殊的氣體激光器,即是一類利用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來實現工作粒子數布居反轉(簡稱粒子數反轉)的激光器。化學反應產生的原子或分子往往處于激發態,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有足夠數量的原子或分子被激發到某個特定的能級,形成粒子數反轉,以致出現受激發射而引起光放大作用。
產生化學激光的化學反應一般為放熱的原子交換反應:A+BC化學激光器AB*+C。為使上述化學反應能迅速地進行,必須有大量的自由原子A來引發反應,產生自由原子 A的方法就稱為引發技術。以產生氟原子的引發技術為例,就有紫外線引發、電子引發、熱引發、化學反應引發等;前三種引發方式都需要外部能源。化學反應引發方式不需要外部能源,故又稱純化學激光器。
目前世界范圍內,俄羅斯的理論研究處于領先地位,美國與以色列在激光武器應用中處于領先地位,只有中國悄無聲息,在國人心目中,中國的武器是落后的,真是這樣這樣嗎?未必!!美國成熟的激光武器是化學激光武器,它是利用大量化學物質的原子受激輻射產生發光現象為原理研制的。但化學激光武器體積龐大,不宜機動部署。美國空軍目前研制的最?身的機載氧碘化學激光武器也重達50噸。
此外,化學激光還需要裝滿化學藥品的悶罐車來為它“加油”。但是有毒化學物質的悶罐車拖入戰區非常危險,一發破甲炮彈就能將其引爆。而且化學激光武器停止發射后,必須排出熱的化學物質,它散發出的熱信號很容易被對方監測到,使自己成為活靶子。這就是美國在激光武器上雷聲大雨點小的真正原因,美國的激光武器根本無法適用于真正的戰場,它只能作為一種對敵方心理和戰略上的震懾。近年來美軍把重點放在固體激光武器上來。它是利用特殊晶體受激輻射產生的發光現象為原理制成的,結構更加緊湊,發出的能量更高。但是應用于實戰在技術上有兩大難題美國無法突破,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和目標鎖定跟蹤技術(與現在的導彈跟蹤技術完全不同), 由于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固體激光器(注:20瓦以上的激光器列陣美國等限制向我出口)以及高速智能控制環的的研制成功, 使中國具有了超距攻擊性激光雷達,中國研制的超距攻擊性激光雷達的威力強大!它不僅有萬里眼的功能,還具有快如閃電,強大無比的萬里長矛的威力!可以在激光雷達偵測到目標后的瞬間直接將其摧毀!激光雷達是主動性雷達,比傳統的電磁雷達更具優點,隱形飛機在他的千里眼中會報漏無疑。
清楚的記得試驗場:一位老軍工專家從電話中得知到千里之外的的靶標被激光雷達擊毀后,激動得淚流滿面,仰天大呼,這是我們中國人研制的武器!是全世界最好的武器!!這是全世界最尖端的點穴武器!這就是為何有位中國著名的戰略軍事專家在媒體上自豪的宣稱:美國敢打中國嗎?如果它的隱形飛機趕來中國轟炸,來一架打落一架,一個不剩……大家如果注意收聽一下美國之音,也許會知道美國似乎已經臭到了中國新式武器的信息,他們有點不相信,他們更不敢相信!
美國太張揚,中國太謙虛。如果說在傳統的導彈技術方面中國落后于美國不可否認,因為中國的起步較晚,基礎工業較差,加之西方國家對中國軍事工業的嚴格限制。但是在新興激光的軍事技術方面,由于我們與美國起步點相差不大,所以我們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如果不是牽涉到軍事機密,200年獲諾貝爾獎的恐怕絕不會使俄羅斯人,在量子點激光器方面的理論研究中,中國早就處于世界最領先的地位,中國的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是世界一流,用它發射的激光束可在3千公里的距離獲得每平方厘米35 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擊導彈所必需的破壞閾高出近1個數量級以上。以次粗略推算,中國的攻擊激光雷達有效殺傷力超過3萬公里。
中國的攻擊激光雷達包含著世界最尖端的5大核心技術:
1.激光材料研究的突破
2.激光輻射材料物理機理及成像圖譜研究的突破
3.一次性快速跟蹤定位控制技術的突破
4.高密度能量可逆轉換載體材料的突破
5.激光成像技術的突破
目前中國的攻擊激光雷達積仍然十分龐大,達10噸,缺少強大的瞬時超強能源電池,容易受天氣限制,空氣中的微粒和水汽會嚴重干擾其能量和射程,只能陸基和海基。如何把攻擊激光雷達裝載與衛星,是我國目前正在全力研究攻關的目標,如果探月成功,如果我們的激光武器能量再提高一個數量級,會把攻擊激光雷達裝載與月球!
筆者曾經參與試驗.在1999年, 演示現場,一位高官開玩笑說日本的底軌衛星正在飛臨中國北方,看能不能試一下.結果是日本在2周后宣布其一顆衛星失蹤. (軍事觀察)
中國研制成功的新一代激光武器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激光武器之一,可有效對付頻頻闖入中國領空偵察的“曙光女神”號超高速戰略偵察機;中國的電子干擾機,能使F-117隱形飛機的激光制導、紅外導彈完全失靈。
神奇的激光武器
隨著美國星戰計劃重新登臺,中國也在1990年悄悄地把激光武器重新上馬。
中國在激光器的研究陸續進行了C02激光(電激勵、氣動激勵)、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和X射線激光等探索,其中C02激光和化學器的輸出功率達萬瓦級以上,有廣闊的開發前景。而在強光激光破壞研究方面,中國對激光的熱和力學效應進行了廣泛的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提高了對激光破壞目標的認識。
1996年,中國新一代飛秒超強激光裝置研制成功。這標志著中國的強激光技術又踏上一個新臺階。這個設備是中國第一臺用于超短超強激光研究的精密裝置,專家認為它的研制成功為中國強場中的物質及行為研究開拓了道路,是國際上重大研究項目之一。
激光武器具有攻擊目標速度快、轉換火力快、殺傷效率高等優點,勢將成為資訊戰時代的重武器。雖有國際法禁止使用低功率的激光致盲武器,但一些國家卻秘密發展這種武器,其中又以美國表現露骨。
中國對此亦有準備。1995年在第三屆國際防務展覽會上(IDEX95),中國展出的ZM-87激光器,有效作用距離3公里,加上一個放大器后更增至5公里,性能并不比美軍的差。所以,中國有能力對付在中國海岸頻頻活動的美國“曙光女神”號超高速戰略偵察機。
電子干擾機讓F一117隱形飛機難辨東西
美國F-117夜鷹式隱形戰斗機,是當今世界的現役高科技隱形飛機,是美軍王牌中的王牌。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就是憑借這種技術上遠遠超過伊拉克防空系統的高科技飛機,無聲無息如入無人之境穿越在伊拉克的重要空中防線,闖入巴格達,精確投下制導炸彈,摧毀了伊拉克通信大樓和空軍司令部。于是,美軍對F117隱形飛機推崇備至,自以為其天下無敵。
然而,在1998年中國國際防務展覽會上,中國的一個展臺上擺著幾樣不起眼的冷冰冰的小東西,卻讓穿著各式漂亮軍裝和各種膚色的中外參觀者看得兩眼發光。
它雖其貌不揚,但對付F 117隱形飛機乃小菜一碟。F117隱形飛機雖然先進,但它攻擊地面全靠兩枚激光制導炸彈。如今中國研制成這種尖端的干擾系統,在攻擊飛機來臨時可以及時報警,并自動啟動多種遠程復合干擾設備,向空中發射相應的電波、激光束、金屬箔條、閃光彈、煙霧彈等,可以有效地干擾現役的各種空對地導彈,使之無法擊中目標。自然它也能干擾隱飛機的導彈攻擊。中國憑借這套尖端的報警干擾系統,完全可以令隱形飛機失去攻擊能力。
中國這套防御系統可以部署在機場、港口、倉庫、橋梁、指揮所等所有重要的地面軍事設施上,用很小的代價保護這些軍事設施不被破壞。這套干擾系統裝在汽車和拖車上可以任意機動,在部署上十分靈活方便。當年伊拉克和波黑塞族如有這套系統,西方引以為豪的空對地精確攻擊將難以實施,伊拉克臺可能不致敗得那么慘。
****
中新網9月24日電 ,中國激光武器技術可能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其中有一些技術已經裝備部隊。
香港文匯報報道,中國內地這些天舉行了馬祖光先進事跡宣傳報告活動,對這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前著名光學專家的宣傳,其規模、規格和層次都很高,耐人尋味。
官方高度評價馬祖光貢獻
馬祖光的一位學生在回憶馬祖光時指出,“馬主任特別關心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的早日實用化,盡快在軍事領域廣泛推廣。在1年后,我們便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也褒獎馬祖光:“對國防電子應用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促進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做了系統的開創性貢獻。”官方也認可馬祖光所代表的“這支隊伍”,稱他們為研制激光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官方對馬祖光的評價是,馬祖光所涉及的任何一個課題,足可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軍事專家心動–是世界軍事斗爭的前沿技術,是關系太空競爭、核打擊的前沿技術,“這樣水準的科學工作者,在中國少而又少,幾乎是沒有的”。
專家料中國激光武器成軍
軍情分析家認為,中國已重點解決了一批軍事激光工程應用方面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能夠達到其他國家無法達到的水平和程度。軍事專家介紹,激光武器分為兩類:一種作為戰術武器,用于常規戰爭中直接傷亡人員、擊毀坦克、飛機、戰術導彈等,如激光炮;一種做為戰略武器,用于對付彈道導彈、空間武器等。激光武器目前有機載、艦載和太空載等。而中國新近研制的便攜式激光眩目槍,更能瞬間使人眩暈,并短暫失明,從而失去抵抗力,可適用于反恐和防暴。
******
中國軍方為了反掣美國的《武裝航天器――“獵鷹”計劃》,神秘的中國“太空軍”也在緊鑼密鼓中悄悄誕生了。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太空軍’必將成為對付美國‘太空部隊’的最強大對手”(國防部長語)
中軍從各方正面渠道得到的確切消息,現匯編出幾套方案供各位軍迷朋友參考:
一)超距高能激光武器
出于種種考量,我軍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本是世界一流(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獨此一家)這一最高國家機密,10年內一直密不外宣。其實,由2、2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激光器以及每秒30萬千米速度,智能控制環這兩項技術的突破,使我軍具有了超距攻擊性激光雷達,并研制成功超距高能攻擊性激光武器。而美國正是由于沒有突破這兩項技術,致使美軍仍停留在幾乎無實戰作用和意義的化學激光武器階段(我軍則直接躍過了這一階段)!
二)反制“美國衛星”的陸基系統
中國準備建設一個可移動的陸基系統,能夠臨時干擾敵人的星基通信,反通信系統(counter-comldcni cations)使用強大的電磁無線電頻率,以一種可逆方式壓制衛星傳輸。
三)設計一種“近地空間飛行器”
近地空間飛行器是在65000~325000英尺(約2~10萬米)之間的空域,大部分近地空間飛行器就是“浮空器”氣球或飛艇。在“近地空間飛行器”上安裝激光炮和電磁軌道炮,用來對付像“獵鷹”和洲際導彈、衛星。
四)中國的“太陽帆航天器”
太陽帆航天器,用八個三角帆葉片,每片長16、5碼,用火箭搭載,送入太空。再安裝上ABL高能化學氟碘激光器和光束控制系統,對來襲的“獵鷹”進行攔截,而光束控制系統用來感知目標,選擇瞄準點,將激光器對準瞄準點,ABL對助推段的彈道進行探測和跟蹤,并利用高能激光束將其擊毀。
五)“太空轟炸機”將在十年后問世
太空轟炸機,能在高空96公里高度對其地面進行準確打擊,它的速度是大型轟炸機的15倍。也可安裝“激光防御墻”,每秒30萬公里,沒有彎曲,指那打那。在情況緊急之時 ,也可布撒“太空碎片彈”用來對付衛星和“獵鷹”航天器,一顆豆粒般大地“碎片彈”就可機毀星亡。
六)反“衛星武器”
衛星武器,具備攻擊性,可攜帶小型的“殺手武器”,它利用穿行于近地軌道的物體所產生的動能(運行速度是子彈的7倍)用來摧毀衛星。
七)神州“載人飛船”已具備攻擊能力
神州五號飛船的軍事作用,遠超過它的象征性意義。如在飛船上投放核彈,美國的NMD將成為擺設,絲毫起不到攔截星際導彈的作用,目前,中國正在突破屏障區(平流層)方面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實驗,不久就可進行模擬試驗。也可布署THEL,主機是一臺400千瓦的氟化氘化學激光器,反應時間為1秒,發射頻率為20~50?N分鐘。
其實, 激光武器是我們的秘密反擊武器. 在何時何地由誰決定對誰試用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日本或者美國將成為其試驗品.
**********
一些西方論者將中國的太空戰策略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的“防御性策略”,即通過外交手段,阻遏潛在敵人推動太空軍事化的努力;另一類是“進攻性策略”,就是通過部署太空武器,保護自己在太空中的利益。我們看來更為關注進攻性策略。
今年4月,中國用一枚長征二號丙火箭將一顆小型衛星和一顆微型衛星送入太后,西方軍事界對于中國反衛星武器研制計劃的憂慮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據美國軍方的判斷,中國到2005年將擁有兩種用于對付近地軌道衛星的反衛星手段:一是地基激光致盲器甚至大功率激光武器,這是美國國防部自1998年起,就在每年中國軍力報告中一直強調的;二是以KT—1火箭為基礎,帶有小型或者微型衛星攔截器的直接攻擊型反衛星武器。所謂KT—1火箭,是在 DF—21中程導彈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四級固體燃料火箭,是一種小型機動太空運載火箭(簡稱SLV),這種火箭使得中國能夠隨意選擇時機,對敵方衛星進行出其不意的攻擊。據西方媒體報道,中國正在DF—31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制KT—2型火箭,并在DF—31甲型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制KT—2A火箭,這兩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機動火箭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一些西方軍事專家相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研發一種“寄生衛星”,這種小型或微型衛星可以用KT系列火箭發射,通過附著在敵方的人造天體之上實施干擾或者破壞,或者通過直接撞擊,用于攻擊空間站、天基激光系統以及其他衛星。中國的《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雜志還討論了如何利用全球定位技術來確定近地微型衛星的高度,這家雜志還將用三年的時間,開辟專欄討論如何攻擊太空的衛星。
美軍的通信、偵察和監視系統嚴重依賴于太空,空間設施事實上美軍最重要的“節點”(Node)之一。因此,在未來的中美戰爭中,中國將高度重視太空戰。只要能夠摧毀美國天基系統,就等于擊中了阿基里斯的腳后踵,這對于中國取得戰場優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美國在通信、控制、指揮、計算機、情報、偵察和監視方面擁有的優勢將化為烏有,從而不得不跟中國打一場二十世紀的傳統戰爭,而后者在這方面顯然更為得心應手。
****
據外電通訊社引述北京消息人士指出,―――― 解放軍最近在西部地區成功地運用激光武器攔截來襲的低空巡航導彈。這項激光防御技術極可能成為中國發展自己的導彈防御系統(TMD)的一個組成部分。消息并指出,這次激光實驗是在青海與西藏高原進行,這一技術的成功運用顯示出大陸目前已有能力使用武器攔截低空巡航導彈。過往的反導彈系統通常是以地對空導彈在空中擊落攻擊導彈,而激光系統則是利用激光摧毀導彈的指引系統,使導彈落地而不引起破壞。此次激光武器試驗是我國廣大國防科研人員經數十年不懈努力取得的一項突破性成果,在試驗過程中,激光發生器的最大瞬時功率達到驚人的XXXXX.XX兆瓦,持續發生功率也有XXXX.XX兆瓦,光束持續照射時間達到XXXX秒,目標跟蹤、調校裝置的精度也完全達到了試驗設計要求,僅用X秒便捕獲了遠在數千公里目標區飛行的導彈,照射0.X秒后直接引爆,試驗結果是振奮人心的!
最佳回答:
1.激光加工系統。
2.激光加工工藝。
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治療,激光打標、激光打孔,激光熱處理,激光快速成型,激光涂敷
激光在醫學中應用
激光在工業上應用
激光美容
激光冷卻
激光光譜
其他答案1:
切鉆石,治病,武器
其他答案2:
比如,艦船用燈語通信,交通燈用紅、黃、綠三色調度。但是所有這些用普通光傳遞信息的方式,都只能局限在短距離內。要想把信息通過光直接傳遞到遙遠的地方,就不能用普通光,而只能動用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