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玻璃,其種類都是非常多的。沙子的種類也很多。白色沙子的化學成分是硅,用這種沙子制成的玻璃叫做石英玻璃,它既耐熱,透明度也高。
最佳回答:
玻璃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玻璃是用巖石制造出來的。可以用來制造玻璃的巖石有砂巖、石灰巖、長石等。砂巖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將大塊的巖石粉碎后,送進專門的窯爐里加溫熔化,經過2000℃高溫將巖石熔化成液體,在液體冷卻后壓展成玻璃。為了減小液體的黏度便于出爐,在熔化的過程中還要加入一定數量的純堿。用砂巖做原料制成的玻璃光潔透明、耐酸性好、機械強度高。 那些色彩艷麗、造型美觀的玻璃器皿,是在熔制玻璃時,加入了一些著色劑,按需要變成紅、黃、綠、藍、白各種色彩的玻璃制品。 為了能夠耐高溫、耐低溫和耐化學腐蝕,在熔制玻璃的過程中,需要加入一定數量的硼砂等原料。如果加入了氧化鋁等化學原料,可以制成具有很好的折射性能的光學玻璃,用來磨制各種透鏡及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鏡片。
最佳回答:
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硅砂(砂巖)、純堿、長石、白云石、石灰石、芒硝。
工藝過程:
1、原料破碎:將上述原料破碎成粉;
2、稱量:按計劃配料單稱取一定量的各種粉料;
3、混合:將稱好的粉料混合、攪拌成配合料(有色玻璃同時加入著色劑);
4、熔化:將配合料送入玻璃熔窯,在1700度下熔化成玻璃液;
5、成型:將玻璃液送入錫槽(浮法)、平拉機(格法)、壓延機(壓延法,加進金屬絲即為夾絲玻璃),成型為平板玻璃;
6、退火:將成型的玻璃制品送入退火窯進行退火,平衡應力,防止自破自裂。
最后,檢驗、包裝。
普通玻璃即平板玻璃,夾絲玻璃和石英玻璃(又稱水晶玻璃)為一次成型。夾絲玻璃如前述;石英玻璃只有一種原料——砂巖或硅砂或石英砂。
鋼化玻璃則是以平板玻璃為原料進行再加工:把切裁成形的平板玻璃送入鋼化爐加熱到650度左右,用冷風急冷,使玻璃形成淬火——鋼化。完成!
最佳回答:
石英玻璃才是這么生產的。其它玻璃都要加助熔劑(純堿、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等),降低熔化溫度。
http://www.u5nitd0b.cn
最佳回答:
玻璃制造工藝
以酸性、堿金屬、堿土金屬氧化物為主要原料制成玻璃和玻璃制品。不同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各有其特點,但主要工藝是相似的(圖1)。
簡史 公元前2600年,巴比倫已有綠色玻璃棒。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和埃及已能制造玻璃珠。最早的玻璃器物由玻璃塊鑿制而成。以后埃及人用粘土和砂做成一定形狀的砂芯,在砂芯上逐層蘸集玻璃液,經過拍打塑形和用顏色玻璃條圍繞裝飾,固化后再將砂芯除去,制得玻璃器物。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采用開口模型將玻璃壓成碗、盤、杯等制品。中國古代玻璃制造技藝萌芽于西周。戰國時期出現含鉛和鋇硅酸鹽玻璃。漢代已有模壓、鑄壓的玻璃壁、珠等。公元前200年,巴比倫人首先使用吹玻璃的中空鐵管。用吹管吹制玻璃制品是玻璃制造中的一個突躍性進展。公元1世紀,羅馬人把各種顏色玻璃拉成棒,排列成捆燒熔,再切出具有一定圖案截面的玻璃薄片,在模具上將這些薄片加熱熔接,制出千花玻璃器。他們已掌握在玻璃表面刻磨、用顏色釉彩繪和在玻璃中夾金等技藝,并會在暗色玻璃上鑲套一層乳白玻璃,再磨去乳白玻璃,制出具有圖案的套料刻花、雕花玻璃瓶。7世紀,敘利亞人把玻璃吹成球,再用鐵頂桿蘸少量玻璃液粘住球底部,然后切斷吹管處玻璃,用頂桿將開口球在爐中加熱軟化,借快速旋轉的離心力將玻璃球展平成平片玻璃,稱冠冕法。11~16世紀,威尼斯成為玻璃制造中心。當時用軟錳礦使玻璃顏色得到中和脫色制得無色透明的玻璃,并恢復了羅馬人的顏色釉彩繪、玻璃夾金、玻璃磨刻等裝飾方法。
1615年,英國用煤取代木柴作熔制玻璃的燃料,使熔化溫度有所提高。1635年又用燧石作原料并引入氧化鉛,制成折射率高、色散大、易于刻磨的鉛晶質玻璃。1688年,法國用澆注法制出平板玻璃,經研磨拋光后用以制造鏡子。17世紀末,北歐用吹筒法代替吹圓球法,將圓筒沿長度剖開重新加熱,以自身重量在鐵臺上展平成片,其平整度大為改善,產量增大。1790年,瑞士人P.L.吉南發明用攪拌玻璃液的辦法制出高均勻度的光學玻璃。1821年,玻璃成型開始采用對開模具。1867年,德國人西門子兄弟建立燃煤蓄熱室連續式池窯,用于熔制玻璃,燃料消耗降低,玻璃生產量劇增。1880年,德國人O.肖特和E.阿貝研究玻璃組成與性質關系,擴大了玻璃成分的范圍。1882年,阿博加斯特發明玻璃空心制品成型的壓-吹法。1885年,阿什利制成半自動制瓶機,并建立制瓶成型的吹-吹法。1904~1905年,美國人M.J.歐文斯成功地制造了全自動制瓶機,采取吸料成型。1910年起開始發展滴料供料機。此后,采用供料機供料的各種自動成型機相繼出現并不斷發展,玻璃瓶罐開始大批量高速度連續生產。1912年,比利時人E.富爾科提出玻璃液通過槽子磚經引上機拉制成平板玻璃工藝,1913年用于工業生產,開始大批量連續生產平板玻璃和窗片玻璃。1910年,美國人I.W.科爾伯恩研究平板玻璃的水平拉引法問世,1916年由利比-歐文斯(Libbey Owens)公司成功地投產。1930年,美國匹茲堡玻璃公司(PPG)采用無槽引上法生產平板玻璃。1931年,生產連續玻璃纖維法問世。1959年,英國皮爾金頓(Pilkington)公司發明的平板玻璃浮法成型投入生產,玻璃液漂浮在熔融金屬(錫)表面,使成型質量大為提高。
原料 包括主要原料和輔助原料。前者指引入玻璃的形成網絡結構的氧化物、中間體氧化物和網絡外氧化物等原料;后者可以加速玻璃熔制,或使其獲得某種必要的性質。
主要原料 根據引入氧化物的性質,分為酸性氧化物原料、堿金屬氧化物原料和堿土金屬氧化物原料。
①酸性氧化物原料:有SiO2、B2O3、Al2O3等的原料。SiO2是硅酸鹽玻璃中玻璃結構的骨架。它賦予玻璃高強度、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耐熱性和低膨脹性,但會使玻璃的熔融溫度增高,粘度增大。SiO2的引用原料是硅砂或砂巖、石英巖。玻璃中加B2O3,可降低玻璃的熱膨脹性,提高折射率、耐熱急變性和耐化學侵蝕性,在溫度較高時能降低玻璃粘度,溫度較低時提高玻璃粘度。B2O3的引用原料是硼砂或硼酸。玻璃中加 Al2O3能減小玻璃析晶傾向和增強化學穩定性,提高強度,增大玻璃粘度。其引用原料通常是伴含K2O或Na2O和SiO2的長石,也可以用工業氧化鋁等。
②堿金屬氧化物原料:有Na2O、K2O的原料。玻璃中加Na2O和K2O成分可降低熔融溫度,減小粘度,但會使玻璃的化學穩定性變差。其引用原料是純堿(Na2CO3)和鉀堿(K2CO3)。
③堿土金屬氧化物原料:有CaO、MgO、BaO、ZnO、PbO的原料。玻璃中加 CaO和MgO能減弱鈉硅玻璃析晶傾向,增強化學穩定性,高溫時能降低玻璃粘度,促進玻璃熔化和澄清,但溫度降低時粘度增加很快,成型操作困難。其引用原料是石灰石(CaCO3)和菱苦土(MgCO3),或用同時含CaO和MgO的白云石。玻璃中常加BaO和ZnO以調節玻璃的化學穩定性和折射率等性質,其引用原料常為工業ZnO和BaCO3、BaSO4或 Ba(NO3)2。玻璃中加PbO可顯著提高折射率和色散,使玻璃吸收短波長射線,同時,比重增大,熔融溫度降低,與金屬浸潤性好。PbO的引用原料是紅丹和黃丹或工業硝酸鉛。
此外,碎玻璃也是一種主要原料,常稱為熟料,能夠在較低的溫度下熔融,有助于玻璃配合料的溶化。
輔助原料 一般包括澄清劑、著色劑、脫色劑、乳濁劑、助熔劑等。
①澄清劑:在玻璃熔制時分解排放氣體,加速玻璃熔體排出氣泡。有白砒、氧化銻、硝酸鹽、銻酸鈉、芒硝等。
②著色劑:使玻璃具有各種不同顏色,通常是過渡金屬Co、Ni、Mn、Cr、Cu、Fe的化合物,CdS、CdSe及Se、Au、Ag的化合物等。
③脫色劑:脫色分化學脫色和物理脫色。化學脫色是加入氧化劑,將帶色化合物氧化成無色或淺色。物理脫色是根據互補色原理,加入著色劑以抵消FeO、Fe2O3、Cr2O3、TiO2等雜質呈現的顏色。如氧化鐵使玻璃呈青綠色,通常加入硝酸鹽、氧化鈰將鐵氧化成高價后,著色力減弱。還可加入Se、Co、Ni、Mn的化合物產生紅紫色,與Fe化合物的青綠色互補成無色,但降低了光透過率。
④乳濁劑:使玻璃冷卻時析出密布晶體,對光線產生散射而不透明。常用水晶石、氟硅酸鈉等氟化物和磷酸鈣等磷酸鹽。
生產過程 主要包括配合料制備、熔制、成型、退火和后加工等步驟。
配合料制備 首先對原料進行預加工,包括對塊狀原料的粉碎、潮濕原料的預干燥和含鐵原料的除鐵處理等。粉碎的顆粒度以0.25~0.5mm為宜,過粗的顆粒不易充分熔化,在玻璃中會形成殘留料粉結石或富硅節瘤;過細的顆粒容易飛揚或集聚成團。將具有一定顆粒度的原料按配方精確稱量,再用轉鼓式、槳葉式或盤式混合機進行混合。
熔制 將玻璃配合料進行高溫熔化、澄清,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無結石的玻璃液。玻璃配合料的熔制溫度隨成分不同而異,通常為1300~1600℃。配合料在高溫下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逐步熔融完全。隨溫度的升高,粘度顯著減小,其中夾雜的大量空氣和原料分解產生的氣體從熔融液中上升并逸出,使熔體變得清澄。在高溫排除氣泡的同時,玻璃液的化學組成也趨向均勻,必要時,加機械外力攪動。澄清和均化完成后,降溫使玻璃液均勻一致地達到適合成型要求的粘度。
熔制在玻璃熔窯中進行。大批量生產時在池窯中連續熔制。配合料在窯的一端加入,供成型的玻璃液在另一端排出。小量生產時在坩堝窯中間歇熔制。
成型 將玻璃液加工成固定幾何形狀的制品。玻璃降溫時由液態、可塑態至固態,將玻璃的供取料、賦形和定型的制作階段連接起來。人工挑料時,玻璃液粘度通常為102.2Pa·s;機械自動供料時為102~103Pa·s,相當于玻璃液澄清時粘度的10~100倍。玻璃液滴入模的適宜粘度通常為103.5Pa·s,脫模時粘度應為106Pa·s, 在這個可塑范圍內對玻璃料進行剪切、粘結、吹擴、壓延等成型操作。若制作時間較長,須調節玻璃成分使粘度轉變趨緩和析晶傾向小,以免在成型過程硬化太快和發生析晶。常用的玻璃成型方法有吹制法、壓制法、拉引法、澆注法、壓延法等。
①吹制法:用以制造空心玻璃制品,如水杯、器皿、瓶、罐、燈泡等。人工吹制時使用長約1.5m中空鐵吹管,一端蘸取玻璃液(挑料),一端為吹嘴。挑料后在滾料板(碗)上滾勻、吹氣,形成玻璃料泡,在模中吹成制品;也可無模自由吹制,最后從吹管上敲落。大型制品成型時,需反復挑料滾勻,以集取足夠料量。機械吹制時,玻璃液由玻璃熔窯出口流出,經供料機形成設定重量和形狀的料滴,剪入初型模中吹成或壓成初型,再轉入成型模中吹成制品。吹成初型再吹成制品的稱吹-吹法,適宜制成小口器皿和瓶罐。壓成初型再吹成制品的稱壓-吹法,適宜制成大口器皿和薄壁瓶罐。
康寧帶式吹泡機是機械吹制中較為特殊的一類。它先將玻璃液經轉輥壓成有間隔塊體的帶狀,吹泡機的多個吹氣頭在玻璃料帶上同步運行并吹成初型,再合上成型模吹成制品。適宜制造燈泡殼、電子管殼、水杯等。
②壓制法:用以制造敞口和實心制品,如碗、盤、缸、鏡片、顯像屏和錐、磚等。人工壓制以鐵桿取料,按設定量剪落入模,模芯(沖頭)壓下將玻璃液擠滿模腔壓成制品。機械壓制采用和吹制法相同的供料方法將玻璃液剪入多模壓制機的模中,自動落下模芯成型。壓制法成型的玻璃液表層因接觸模和模芯,降溫很快,適于制造較厚和較淺的制品。
③拉引法:用以制造玻璃管、棒、纖維以及窗片與平板等。人工拉管時用鐵管反復挑料,集起大量玻璃液滾勻后形成料泡,料泡頂端用另一鐵桿取料粘住、吹氣,以一定速度慢慢拉開。機械拉引分上引、下引和水平拉引。機械拉制玻璃管時,首先,玻璃液流入拉管池,依靠耐熱合金或耐火材料的芯軸和軸中心通入的空氣形成管根,由牽引輥連續拉成管。連續纖維的拉引方法是在拉絲坩堝中控制玻璃液溫度,坩堝底部有100多個漏嘴,高速旋轉的拉絲機構拉出連續不斷的纖維,繞在筒上。機械引板的方法是在通道成型室以玻璃液面拉引起玻璃板。玻璃液面設槽子磚的稱有槽引上法,玻璃液從磚槽中涌出;自由液面向上拉引和經轉向輥成為水平拉引出分別稱無槽引上法和水平拉引法。浮法拉引則是玻璃液通過溢流口經流槽流到高溫錫液表面展開成玻璃板,同時向槽尾部拉引,在錫液面上玻璃板藉高溫表面張力自身平整光潔。
④澆注法:用以生產光學玻璃、建筑裝飾制品等。其中離心澆注法用以生產大直徑玻璃管、器皿、大容量反應鍋和玻璃錐等。用于澆注的玻璃液粘度要小,在模子中凝固成型。離心澆注時,玻璃液注入模中,然后高速旋轉,玻璃液受離心力作用緊貼到模子壁上,直到固化。
⑤壓延法:用以制造厚玻璃板、壓花平板玻璃、夾絲平板玻璃。可將玻璃液傾倒在金屬平臺上,用壓輥延展成板,也可將玻璃液連續流入兩個滾筒間隙中滾壓成平板。滾筒上刻有花紋即成壓花平板。滾筒間夾入金屬絲便成夾絲玻璃。
退火 目的是消除玻璃制品中永久應力和結構不平衡性。玻璃是不良導熱體,制品成型后,表層與內層在降溫過程中產生溫差,當表層凝固狀、內層粘滯狀時,溫差存在而應力松弛不存在,這一溫差于表層冷卻至室溫時,內層繼續降溫收縮,受到表層阻礙產生張應力,同時使表層產生壓應力,永久存在。制品各部位由于熱過程引起的永久應力的大小和分布都不會均勻一致,因此,會影響玻璃制品強度,甚至會因應力集中而自行破裂。退火可消除玻璃內部的有害張力和防止新應力產生。退火時將玻璃制品加熱或在熱成型后保持到退火溫度,使原有應力得到松弛和消除,然后緩慢地冷卻到應變溫度以下,玻璃完全進入剛性體狀態以后,內外層溫度差只產生暫時應力。由于某些性能和功能的玻璃(如光學玻璃、溫度計玻璃)在轉變溫度范圍內,巨大粘滯性使結構質點移動緩慢,致使其性能來不及達到與溫度一致的平衡狀態,使用中會因緩慢平衡產生性能變動,因此,須在退火溫度保持足夠時間。
與退火消除永久熱應力相反,玻璃的淬火,是通過熱處理在玻璃表面造成壓應力以提高玻璃的強度。玻璃制品加熱到接近軟化溫度后立即用空氣或油等冷卻介質驟冷,可以有控制地使玻璃制品的表層產生具有均勻的永久壓應力,這一壓應力可以抵消外力作用于玻璃制品引起破壞的張應力,使制品強度提高4~5倍,成為鋼化玻璃制品。
其他答案1:
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
普通玻璃化學氧化物的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玻璃是我們每天都可以見到的一種硅酸鹽制品。
窗玻璃就是最常見的玻璃,這種玻璃被稱為普通玻璃。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生產時,把原料粉碎,按適當的比率混合后,放入玻璃窯中加強熱。原料熔融后發生了較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其中的主要反應是:
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 CaSiO3+CO2↑
在制造玻璃的過程中,如果加入某些金屬氧化物,還可以制成有色玻璃。例如,加入Co2O3(氧化鈷)后的玻璃呈藍色,加入Cu2O后的玻璃呈紅色。我們看到的普通玻璃,一般都呈淡綠色,這是因為原料中混有二價鐵的緣故。
玻璃的種類很多,除上面所介紹的普通玻璃外,還有其他一些玻璃,如石英玻璃、光學玻璃,等等。
其他答案2:
在兩個地方你能找到玻璃的所有成分—海灘和洗衣房。我們可以直接將海灘上白色的純凈硅沙熔化制成玻璃,但是這需要1500 ~ 2000 攝氏度的高溫。但是在沙子里加入洗衣用的蘇打、石灰或硼砂(一種傳統的洗滌添加劑)后,硅的石英晶結構就能被破壞,熔化所需的溫度也降到了1100 攝氏度。
最佳回答:
無論在科學技術方面使用的玻璃,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玻璃,其種類都是非常多的。 沙子的種類也很多。白色沙子的化學成分是硅,用這種沙子制成的玻璃叫做石英玻璃,它既耐熱,透明度也高。 普通玻璃的成分中。60%~70%是硅,15%~25%是氧化鈉,5%~10%是生石灰,其中的硅就是沙子的成分。 沙子中還含有一些雜質,其中主要是鐵,因此玻璃會帶有青綠色。如要消除這種顏色,可以在燒制時往玻璃里摻一些二氧化錳。另外,所謂的軟質玻璃,只是與硬質玻璃相對而言的名稱。沙子只用于普通玻璃,也就是說沙子是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 毛玻璃是在玻璃的面上,用細沙猛烈噴射而制成的。由于被噴射的玻璃表面凸凹不平而造成不規則的反光,玻璃就成了半透明狀。
最佳回答:
是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二氧化硅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隨手采納以為鼓勵,祝您幸福!
其他答案1: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硅砂(砂巖)、純堿、長石、白云石、石灰石、芒硝。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沒有錯的 玻璃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 主要不等于全部 還有就是 二者的空間構架不同 如果你學習過有機化學 參照那里面的空間構架的概念
其他答案2:
是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二氧化硅。
最佳回答:
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純堿、長石及石灰石經高溫制成的。熔體在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而得的不結晶的固體材料。
另外,玻璃可以分成很多的種類,成分上就有些許差異了。
其他答案1:
石英石
最佳回答:
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硅砂(砂巖)、純堿、長石、白云石、石灰石、芒硝。
工藝過程:
1、原料破碎:將上述原料破碎成粉;
2、稱量:按計劃配料單稱取一定量的各種粉料;
3、混合:將稱好的粉料混合、攪拌成配合料(有色玻璃同時加入著色劑);
4、熔化:將配合料送入玻璃熔窯,在1700度下熔化成玻璃液;
5、成型:將玻璃液送入錫槽(浮法)、平拉機(格法)、壓延機(壓延法,加進金屬絲即為夾絲玻璃),成型為平板玻璃;
6、退火:將成型的玻璃制品送入退火窯進行退火,平衡應力,防止自破自裂。
最后,檢驗、包裝。
普通玻璃即平板玻璃,夾絲玻璃和石英玻璃(又稱水晶玻璃)為一次成型。夾絲玻璃如前述;石英玻璃只有一種原料——砂巖或硅砂或石英砂。
鋼化玻璃則是以平板玻璃為原料進行再加工:把切裁成形的平板玻璃送入鋼化爐加熱到650度左右,用冷風急冷,使玻璃形成淬火——鋼化。完成!
其他答案1:
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別介紹如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后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小的坩堝窯只放一個坩堝,大的可多到20個坩堝。坩堝窯是間隙式生產的,現在僅有光學玻璃和顏色玻璃采用坩堝窯生產。另一種是池窯,玻璃料在窯池內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熱。玻璃的熔制溫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數用火焰加熱,也有少量用電流加熱的,稱為電熔窯。現在,池窯都是連續生產的,小的池窯可以是幾個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制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劃眼鏡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制造玻璃管或棒。(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4)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3)離心澆鑄法,用于制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于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4)燒結法,用于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讓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屬(錫)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優點是玻璃質量高(平整、光潔),拉引速度快,產量大。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制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后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俗稱玻璃的冷爆)。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此外,某些玻璃制品為了增加其強度,可進行剛化處理。包括:物理剛化(淬火),用于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車擋風玻璃等;和化學剛化(離子交換),用于手表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剛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層產生壓應力,以增加其強度。
玻璃的生產線流程圖可以參見下圖:
其他答案2:
用的是沙子里面提煉出來的硅
其他答案3:
用沙子里的石英成份制造玻璃
其他答案4:
用沙子燒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