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規格及說明 | |
---|---|
設備品牌:帝龍 | 設備型號:TBQ-UV-AB |
訂購價格:電話/面議 | 交貨日期:3~30/工作日 |
是否進口:否 | 加工定制:否 |
產地:中國.錦州 | 類型:自動紫外輻照計 |
量程范圍:紫外、全波段 | 是否跨境出口專供貨源:否 |
產品標簽:紫外線輻射,紫外輻射計,紫外輻照計,系列紫外輻射,紫外線輻射監測,uv系列紫外輻射表,uv系列太陽紫外輻射表 | |
咨詢熱線:13715339029 | 售后服務:13715339029 |
技術咨詢:13715339029 | ![]() |
最佳回答:
是。因為光是電磁波的一種,而紫外線又屬于看不見得光,所以紫外線屬于電磁波。
其他答案1:
是的 它的波長比紫光跟短一些 能量跟大
其他答案2:
太陽光輻射出來的所有光線都是電磁波
其他答案3:
是
根據地理教材,上面說 太陽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釋放能量,而紫外線是太陽輻射的一種形式 所以說紫外線是電磁波(其他百科,十萬個為什么都說紫外線是電磁波)
最佳回答:
電磁波輻射可按照其產生13715339029a948206331fe58685e5aeb13715339029的效應分為兩種: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根據波粒二象性理論,所有的電磁波也可以被視為光子束。而在高頻率時,電磁波會比較像是粒子式的能量。因此當高頻高能量電磁波把能量傳給其他物質時,光子就有可能撞出該物質內原子、分子的電子,使物質內充滿帶電離子,這種效應稱為游離化,而造成這種游離化現象的電磁波就稱為游離輻射,伽瑪射線、X光、紫外線都屬于游離輻射。頻率低于紅外線(約為30GHz)的電磁波輻射都不會發生游離效應,稱為非游離輻射。此類輻射則不具游離化能力,不會產生有害人體的自由化離子。非游離輻射又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 波長遠小于身體的光學輻射,可產生電子激發效應,如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2. 波長小于身體,以誘發電流而造成加熱的效應,如微波和高頻率的射頻;3. 波長遠大于身體,很少發生誘發電流而加熱,如低頻率的射頻、交流電頻率和靜電場(直流電場)。
有害的游離電磁輻射是如何傷害人體的呢?
電磁波的粒子特性是主要的,每個粒子能量是決定其生物效應的因素。高頻率的電磁波粒子(光子)有足夠能量可以產生游離效應,從而打斷被照射生物組織有機物的化學鍵,例如X光(波長小于10納米)。當高頻電磁波射線進入到人體的內部時,會與體內細胞發生電離作用,與細胞內的構成活細胞組織的主要物質成份(如蛋白質、核酸和酶)搶奪電荷。一旦這些物質中的原子的電荷失去,分子的結構就會出現不穩定,形成離子。一些離子很容易通過化學反應破壞該離子所在位置的細胞物質,從而導致細胞結構的損壞甚至細胞死亡。更加嚴重的是,如果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被損壞,也就意味著基因序列受到干擾,細胞就有可能向著無法預計的方向發展,比如成為可以無限增殖的癌細胞,最終可能導致癌癥等疾病的發生。
非游離電磁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
在低頻率,如可見光、射頻、微波等,這些非游離輻射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打斷化學鍵結,因此非游離輻射與上面所述游離輻射造成的生物效應是完全不同的。當然,非游離的電磁波也可能是有害的,如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但是要取決于光子的能量,而且它們在生物體上產生的效應主要是電子的激發而不是游離。激發效應會在生物體內誘發電流,會產生灼熱感,但激發效應的產生仍取決于射源的頻率、被照射物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性。至于頻率低于調頻廣播的電磁波,則連激發效應也無法產生。由此可得知,大量非游離電磁波只會造成熱效應,就如同做日光浴或站在浴霸燈下方一般,只要不在短期內將太多能量傳給人體,生理組織就能加以調控。所以在安全范圍下長期接受非游離電磁波,并不會產生累積性傷害(如細胞癌變)。即使當非游離電磁波的強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最多也只是灼傷。顯然,可見光、廣播信號、電視信號、手機信號這類功率極低的非游離輻射都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危險性的幅射。
微波爐會把一塊豬肉烤焦,為什么還說微波對人體無害?
微波爐的輻射只要不直接接觸人體,是無害的。國際上規定家用微波爐的微波波長為122毫米,對應頻率為2450MHz。它的工作原理是發射和水分子頻率相當的電磁波,使水分子產生共振運動,在強大的振動能量下水分子相互磨擦產生熱量,從而達到使帶有水分的食物加熱的目的。如果人體直接被微波爐產生的微波照射,只會產生燙燒傷損害,而不會造成累積性傷害。而手機與微波爐相比功率極低,因此對人體是安全的。
紫外線和紅外線也是電磁波嗎?它們對人體有傷害嗎?
正如上面所介紹的,紫外線和紅外線都是電磁波。在極端情況下,他們對人體都是有一定傷害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廣泛的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只有要太陽,就會有這兩類射線。前面提到過,紅外線和紫外線都屬于光線,但頻率不屬于可見光的范圍,肉眼無法看見。大家知道可見光按頻率高低可以分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個色段。比紅光頻率更低的是紅外線,比紫光頻率更高的是紫外線。太陽光中就有很強的紫外線,雖然紫外線穿透人體的能力不強,但可以達到真皮層,所以長時間的曝曬太陽會使皮下組織受到損傷,致病原理和X射線類似,當傷害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使細胞DNA中的分子結構被損傷而引起器質性病變,比如皮膚癌等。也正是因為紫外線可以破壞細胞組織,所以在醫學上常用來作消毒。太陽在發射大量紫外線的同時也在發射高能的紅外線,它的波長較長,無法穿透人體,但紅外線有很強的熱效應,所以高強度的紅外線可以使人體表皮灼傷。家里面常用的浴霸就是利用了紅外線的熱效應。紅外線也可被用來作信號的載波,比如家用電器的遙控器和手機與電腦的紅外數據傳輸等就是如此,但這類紅外線的能量是極低的(數量級為10毫瓦),根本不足以讓被照射到的生物組織升溫或產生電流。
其他答案1:
太陽紫外線bai是電磁波譜du中波長從0.01—0.40微米輻射的zhi總稱。紫外線的波dao長愈短,對人類皮內膚危害越容大。短波紫外線可穿過真皮,中波則可進入真皮。 近年來,大量化學物質破壞了大氣層中的臭氧層,破壞了這道保護人類健康的天然屏障。據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報告顯示,1979年以來我國大氣臭氧層總量逐年減少,在20年間臭氧層減少了14%。而臭氧層每遞減1%,皮膚癌的發病率就會上升3%。目前,北京市氣象局發布了北京市的紫外線指數,以幫助人們適當預防紫外線輻射。 北京市氣象局提醒人們當紫外線為最弱(0—2級)時對人體無太大影響,外出時戴上太陽帽即可;紫外線達到3—級時,外出時除戴上太陽帽外還需備太陽鏡,并在身上涂上防曬霜,以避免皮膚受到太陽輻射的危害;當紫外線強度達到5—6級時,外出時必須在陰涼處行走;紫外線達7—9級時,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到沙灘場地上曬太陽;當紫外線指數大于等于10時,應盡量避免外出,因為此時的紫外線輻射極具有傷害性。 外線的保健作用 是也對空氣中的真菌有一定影響只是很小,因為是否也對空氣中的真菌有一定影響
其他答案2:
陽光中才含有紫外線.
只要有磁的地方就會有輻射,輻射越大,對人的傷害就越大!
其他答案3:
紫外線是光的一種 ,是不可見光,射線都能輻射,所以紫外線是輻射的一種
其他答案4:
是的
最佳回答:
兩者的區別是波長2113不同。5261
自然界的主要紫4102外線光源是太陽1653,太陽光透過大氣回層時波長短于290nm米的紫外答線為大氣層中的臭氧吸收掉。
人工的紫外線光源有多種氣體的電弧(如低壓汞弧、高壓汞弧),紫外線有化學作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熒光作用強,日光燈、各種熒光燈和農業上用來誘殺害蟲的黑光燈都是用紫外線激發熒光物質發光的。
擴展資料:
科學家們把紫外輻射劃分為A波段(400~315納米)、B波段(315~280納米)和C波段(280-200納米),并分別稱之為UVA、UVB和UVC。
紫外燈利用低壓汞燈集中了95%以上能量波長為253.7納米的紫外線,激勵燈管管壁上涂敷的熒光粉,產生可見光。屬于C波段紫外線,即UVC。
一般消毒碗柜就是綜合紫外線和高溫來消毒的。同時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會使黑色素增加,所以有些想讓自己的皮膚變黑的朋友會用紫外燈照射皮膚,這和日光浴的效果是一樣的,但要控制好時間,時間過渡會增加皮膚癌的發病機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紫外線
其他答案1:
這位朋友您好bai:
1.紫外線的du定義是根據物理光譜zhi學定義的,而光就是電磁dao波內,凡是40nm-400nm波長的電磁波都統一叫紫容外線,因為波長太短,人的肉眼是難以看到的,所以人工制造的和日光中的紫外線沒有區別.這就好比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和生物體內的氨基酸也是完全一樣的(同樣的分子結構).
2.科學家們把紫外輻射劃分為A波段(400~315納米)、B波段(315~280納米)和C波段(280-200納米),并分別稱之為UVA、UVB和UVC。 紫外燈利用低壓汞燈集中了95%以上能量波長為253.7納米的紫外線,激勵燈管管壁上涂敷的熒光粉,產生可見光。屬于C波段紫外線,即UVC
3.紫外線有化學作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用來誘殺害蟲的黑光燈也是用紫外線發光的。紫外線能殺菌、消毒、治療皮膚病等。一般消毒碗柜就是綜合紫外線和高溫來消毒的.同時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會使黑色素增加,所以有些想讓自己的皮膚變黑的朋友會用紫外燈照射皮膚,這和日光浴的效果是一樣的,但要控制好時間,時間過渡會增加皮膚癌的發病機會.
其他答案2:
一個是天然的一個是人工的,天然的也不能長時間的曬,會得皮炎皮膚癌的,人工的長時間照射會損傷人的眼睛的.都可以殺菌消毒.
其他答案3:
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2113波長短于米的5261紫外線為大氣層中的4102臭氧吸收1653掉。人工的紫外線光源有多內種氣體的電弧容(如低壓汞弧、高壓汞弧),紫外線有化學作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熒光作用強,日光燈、各種熒光燈和農業上用來誘殺害蟲的黑光燈都是用紫外線激發熒光物質發光的。紫外線還有生理作用,能殺菌、消毒、治療皮膚病和軟骨病等。紫外線的粒子性較強,能使各種金屬產生光電效應。紫外線燈是利用紫外線原理制作出照射功能作為常用的殺菌手段,可以控制強弱程度,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能發出紫外線的燈可用以醫院室內消毒不過消毒時室內不要有人或其他動物.
其他答案4:
時間
最佳回答:
無線電是一來種波長源比較長的電磁波,它2113的傳輸是靠交5261變的電場和磁4102場,互相垂直1653,而電磁場的傳播方向是垂直與電磁場構成的平面,運動的電磁場就是電磁波,它自己就能傳輸,也可以通過大氣層的電離層等進行反射,無線電波就是靠天線發射和接受,中間靠中繼站來傳輸,或者靠衛星來中轉。
電磁波是一些列波的統稱,你說的紅外線,紫外線都是某個頻率的電磁波而已,不光是這個,太陽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電磁波是統稱,紅外紫外可見光x射線,無線電波和微波都是電磁波,頻率不同而已,他們都是交變運動的的電磁場,清楚了沒有,不清楚可以追問我,如果覺得明白了請給我最佳好么?我做任務用,謝謝!
其他答案1:
當然是來靠電波了!也就是把源數據調制到載波上,借助電2113波得以傳輸5261!
紅外線和紫外線都是不可見4102光區的!紅外光1653也可以傳輸數據,比如電視機等的遙控器就是紅外的!紫外光可以用來消毒!電磁波的好處是可以穿透固體得以傳播,而紅外燈不可以!
其他答案2:
無線電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就是電場磁場互相感應而傳播的。電磁波的東西很多,你自己去百科搜下“電磁波譜”
最佳回答:
紫外線輻射是輻射的一種。
紫外線的概念
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0.01—1371533902913715339029e4b893e5b19e137153390290.40微米輻射的總稱。紫外線的波長愈短,對人類皮膚危害越大。短波紫外線可穿過真皮,中波則可進入真皮。
輻射的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簡稱輻射。 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放散的。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能量。無線電波和光波都是電磁波。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波(3×1010厘米/秒)相同,在空氣中稍慢一些。
電磁波是由不同波長的波組成的合成波。它的波長范圍從10E-10微米(1微米=10E-4厘米)的宇宙線到波長達幾公里的無線電波。Υ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超短波和長波無線電波都屬于電磁波的范圍。肉眼看得見的是電磁波中很短的一段,從0.4-0.76微米這部分稱為可見光??梢姽饨浫忡R分光后,成為一條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這光帶稱為光譜。其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長則依次介于其間。波長長于紅光的(>0.76微米)有紅外線有無線電波;波長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線,Υ射線、X射線等。這些輻射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可用儀器測出。
其他答案1:
電磁波輻射可按照其產生的效應分為兩種: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根據波粒二象性理論,所有的電13715339029a948206331fe59b9ee7ad13715339029磁波也可以被視為光子束。而在高頻率時,電磁波會比較像是粒子式的能量。因此當高頻高能量電磁波把能量傳給其他物質時,光子就有可能撞出該物質內原子、分子的電子,使物質內充滿帶電離子,這種效應稱為游離化,而造成這種游離化現象的電磁波就稱為游離輻射,伽瑪射線、X光、紫外線都屬于游離輻射。頻率低于紅外線(約為30GHz)的電磁波輻射都不會發生游離效應,稱為非游離輻射。此類輻射則不具游離化能力,不會產生有害人體的自由化離子。非游離輻射又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
波長遠小于身體的光學輻射,可產生電子激發效應,如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2.
波長小于身體,以誘發電流而造成加熱的效應,如微波和高頻率的射頻;3.
波長遠大于身體,很少發生誘發電流而加熱,如低頻率的射頻、交流電頻率和靜電場(直流電場)。
有害的游離電磁輻射是如何傷害人體的呢?
電磁波的粒子特性是主要的,每個粒子能量是決定其生物效應的因素。高頻率的電磁波粒子(光子)有足夠能量可以產生游離效應,從而打斷被照射生物組織有機物的化學鍵,例如X光(波長小于10納米)。當高頻電磁波射線進入到人體的內部時,會與體內細胞發生電離作用,與細胞內的構成活細胞組織的主要物質成份(如蛋白質、核酸和酶)搶奪電荷。一旦這些物質中的原子的電荷失去,分子的結構就會出現不穩定,形成離子。一些離子很容易通過化學反應破壞該離子所在位置的細胞物質,從而導致細胞結構的損壞甚至細胞死亡。更加嚴重的是,如果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被損壞,也就意味著基因序列受到干擾,細胞就有可能向著無法預計的方向發展,比如成為可以無限增殖的癌細胞,最終可能導致癌癥等疾病的發生。
非游離電磁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
在低頻率,如可見光、射頻、微波等,這些非游離輻射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打斷化學鍵結,因此非游離輻射與上面所述游離輻射造成的生物效應是完全不同的。當然,非游離的電磁波也可能是有害的,如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但是要取決于光子的能量,而且它們在生物體上產生的效應主要是電子的激發而不是游離。激發效應會在生物體內誘發電流,會產生灼熱感,但激發效應的產生仍取決于射源的頻率、被照射物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性。至于頻率低于調頻廣播的電磁波,則連激發效應也無法產生。由此可得知,大量非游離電磁波只會造成熱效應,就如同做日光浴或站在浴霸燈下方一般,只要不在短期內將太多能量傳給人體,生理組織就能加以調控。所以在安全范圍下長期接受非游離電磁波,并不會產生累積性傷害(如細胞癌變)。即使當非游離電磁波的強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最多也只是灼傷。顯然,可見光、廣播信號、電視信號、手機信號這類功率極低的非游離輻射都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危險性的幅射。
微波爐會把一塊豬肉烤焦,為什么還說微波對人體無害?
微波爐的輻射只要不直接接觸人體,是無害的。國際上規定家用微波爐的微波波長為122毫米,對應頻率為2450MHz。它的工作原理是發射和水分子頻率相當的電磁波,使水分子產生共振運動,在強大的振動能量下水分子相互磨擦產生熱量,從而達到使帶有水分的食物加熱的目的。如果人體直接被微波爐產生的微波照射,只會產生燙燒傷損害,而不會造成累積性傷害。而手機與微波爐相比功率極低,因此對人體是安全的。
紫外線和紅外線也是電磁波嗎?它們對人體有傷害嗎?
正如上面所介紹的,紫外線和紅外線都是電磁波。在極端情況下,他們對人體都是有一定傷害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廣泛的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只有要太陽,就會有這兩類射線。前面提到過,紅外線和紫外線都屬于光線,但頻率不屬于可見光的范圍,肉眼無法看見。大家知道可見光按頻率高低可以分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個色段。比紅光頻率更低的是紅外線,比紫光頻率更高的是紫外線。太陽光中就有很強的紫外線,雖然紫外線穿透人體的能力不強,但可以達到真皮層,所以長時間的曝曬太陽會使皮下組織受到損傷,致病原理和X射線類似,當傷害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使細胞DNA中的分子結構被損傷而引起器質性病變,比如皮膚癌等。也正是因為紫外線可以破壞細胞組織,所以在醫學上常用來作消毒。太陽在發射大量紫外線的同時也在發射高能的紅外線,它的波長較長,無法穿透人體,但紅外線有很強的熱效應,所以高強度的紅外線可以使人體表皮灼傷。家里面常用的浴霸就是利用了紅外線的熱效應。紅外線也可被用來作信號的載波,比如家用電器的遙控器和手機與電腦的紅外數據傳輸等就是如此,但這類紅外線的能量是極低的(數量級為10毫瓦),根本不足以讓被照射到的生物組織升溫或產生電流。
其他答案2:
紫外線是輻射的一種。
輻射指的是由場源出的1371533902913715339029e58685e5aeb13715339029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后再返回場源的現象,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輻射之能量從輻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線放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輻射按倫琴 /小時(R)計算。輻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輻射本身是中性詞,但某些物質的輻射可能會帶來危害。
紫外線指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 10nm~400nm 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 年德國物理學家里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紫外線可以用來滅菌,過多的紫外線進入體內會對人體造成皮膚癌。
紫外線是指陽光中波長10至400納米(nm)的光線,可分為UVA(紫外線A,波長320~400納米,長波)、UVB(波長280~320納米,中波)、UVC(波長100~290納米,短波)。UVB致癌性最強,曬紅及曬傷作用為UVA的1000倍。uvcN可被臭氧層所阻隔。IR(Infrared)是紅外線,可造成曬紅、微血管擴張、皮膚炎,并促進紫外線的致癌性。紫外線照射會讓皮膚產生大量自由基,導致細胞膜的過氧化反應,使黑色素細胞產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質層,造成黑色斑點。紫外線可以說是造成皮膚皺紋、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兇。
紫外線位于光譜中紫色光之外,為不可見光。它能使許多物質激發熒光,很容易讓照相底片感光。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時,能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以防止患佝僂病,經常讓小孩曬曬太陽就是這個道理。紫外線還具有殺菌作用,醫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線消毒。但過強的紫外線會傷害人體,應注意防護。玻璃、大氣中的氧氣和高空中的臭氧層,對紫外線都有很強的吸收作用,能吸收掉太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因此能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使它們免受紫外線傷害。
其他答案3:
紫外線帶輻射 紅外線不帶輻射
其他答案4:
紫外2113線 和輻射的區別是射線不同,5261紫外線的4102射線強度比較1653小,輻射的射線有幾種內通常較強的容是伽瑪,其次是電子束射線,這幾種射線通常用于消毒滅菌,材料改性方面,紫外線穿透性比較差,一般適合表面滅菌,伽瑪強度大但環保性比較差,電子束穿透性屬于中等,環保性能好,一般在商業滅菌都推薦用電子束
最佳回答:
紅外線: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1371533902913715339029e59b9ee7ad13715339029大于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在光譜中波長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稱為紅外線,紅外線是不可見光線。所有高于絕對零度(-273℃)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
參考詳細的資料:http://www.u5nitd0b.cn />
紫外線: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0.01—0.40微米輻射的總稱。紫外線的波長愈短,對人類皮膚危害越大。短波紫外線可穿過真皮,中波則可進入真皮。紫外線輻射具有傷害性。
參考詳細的資料:http://www.u5nitd0b.cn />
X射線:X射線又稱倫琴射線。它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輻射,其波長約為(20~0.06)×10-8厘米之間。倫琴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領,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X射線用來幫助人們進行醫學診斷和治療;用于工業上的非破壞性材料的檢查;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內,被廣泛用于晶體結構分析,及通過X射線光譜和X射線吸收進行化學分析和原子結構的研究。
參考詳細的資料:http://www.u5nitd0b.cn />
可見光:指能引起視覺的電磁波。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0.77~0.39微米之間。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范圍受大氣層影響。大氣層對于大部分的電磁波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
參考詳細的資料:http://www.u5nitd0b.cn />
宇宙線:宇宙線主要是由質子、氦核、鐵核等裸原子核組成的高能粒子流;也含有中性的珈瑪射線和能穿過地球的中微子流。它們在星系際銀河和太陽磁場中得到加速和調制,其中一些最終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宇宙射線的研究已變成天體物理學的重要領域。盡管宇宙射線的起源至今未能確定, 人們 已普遍認為對宇宙射線的研究能獲得宇宙絕大部分奇特環境中有關過程的大量信息。
參考詳細的資料:http://www.u5nitd0b.cn />
它們的區別除了波長不同,用途也不同。
其他答案1:
你以后學了高3的量子bai力學就知道了du.紅外線是原zhi子核的外層電子,然后電子就達dao到較高能量內狀態容,最后回到基態(最低能量狀態)時就會釋放光子,這種光子就是紅外線.依次類推:紫外線對應的是內層電子;X射線對應的是原子核.而宇宙射線是高速的帶電離子流產生的.!~
其他答案2:
因為波長與頻率不同,造成它們的性質不同.
其他答案3:
電磁波的類別主要是依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分.
其他答案4:
用處不同呀!紅外線可以遙測 可以加熱
最佳回答:
X射線的本質仍是電磁波。它與可見光,紫外線等電磁波的主要區別在于頻率更高,能量更大,穿透力更強。
最佳回答:
光和電磁波的區別在于:
1.電磁波的波長范圍很13715339029a948206331fe4b893e5b19e13715339029廣,光的波長范圍包括在其中,可以認為光是一種電磁波。
2.光又有區別于一般電磁波的特性,所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既具有波的特性,如干涉、衍生等現象;
3.光同時又具有一般粒子束的特性,即光具有粒子性。而電磁波不具有粒子性。
按照現代物理學理論,光應屬于電磁波,因為有物理學證據,即凡是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現象及定律在電磁波中都存在都適用,所以認為光就是電磁波。
人眼可接收到的電磁輻射,波長大約在380至780納米之間,稱為可見光。電磁波和光的本質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電磁波的頻率不同而已。
擴展資料:
光,一般是指可見光,特指能夠引起正常人類視覺的電磁波,自然屬于電磁波的一種。
電磁波的范圍比可見光更廣,依頻率范圍從小到大排列,有無線電波(甚長波、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紅外線(遠紅外線、近紅外線)、可見光(從紅到紫的單色光)、紫外線(近紫外線、遠紫外線)、倫琴射線(X光)、γ射線等。 但是可見光的頻率在所有電磁波僅占極小的部分。
習慣上,廣義的“光”是粒子性明顯,波動性不明顯,頻率高(紅外線或以上),不容易發生衍射等顯著波動現象的電磁波的總稱(如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X光、γ光),而不包括無線電波。因此,說“光就是電磁波”是錯誤的,因為它和“電磁波就是光”同義。
光包含電磁波。但不僅僅是電磁波,這只是它其中的一個特性。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的只是電磁波中的一個很小的波長范圍,即400納米到700納米左右,這個范圍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
電磁波是由相同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衍生發射的震蕩粒子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電磁波是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于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電磁波
百度百科-光
其他答案1:
光——一般是指可2113見光,特5261指能夠引4102起正常人類視覺1653的電磁波,自然內屬于電磁波的一種。容電磁波的范圍比可見光更廣,依頻率范圍從小到大排列,計有無線電波(甚長波、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紅外線(遠紅外線、近紅外線)、可見光(從紅到紫的單色光)、紫外線(近紫外線、遠紫外線)、倫琴射線(X光)、γ射線等。
如 尚帝之膺 所說,可見光的頻率在所有電磁波僅占極小的部分。
習慣上,廣義的“光”是粒子性明顯,波動性不明顯,頻率高(紅外線或以上),不容易發生衍射等顯著波動現象的電磁波的總稱(如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X光、γ光),而不包括無線電波。因此,說“光就是電磁波”是錯誤的,因為它和“電磁波就是光”同義。
—-
“如果光的產生都與電磁場有關,那就可以肯定光與電磁波的同質性,否則就不能認為光等同于電磁波。”
↑ XYZZYX12345678 錯誤。對物理理論的檢驗無法通過窮舉實驗現象并驗證的手法來實證。
其他答案2:
按照現代物來理學理論,光應自屬于電磁波,因bai為有物理學du證據,即凡是zhi光的反射、折射、衍dao射、干涉等現象及定律在電磁波中都存在都適用,所以認為光就是電磁波。
那人為什么會產生二者不同的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電磁波直接來源于變化的電磁場,而光則似乎與電磁場無關,從而引發出電磁波有其產生的電磁場基礎,而光波則沒有這種電磁場基礎。因此,光的產生究竟與電磁場有無關系就成了重要問題。如果光的產生都與電磁場有關,那就可以肯定光與電磁波的同質性,否則就不能認為光等同于電磁波,也許是由于光和電磁波共同處于同一級別、同一微觀尺度的基礎上而造成的相似性使然。
Mr.馮先生那句話——“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期待物理學的革命性進步吧。
其他答案3:
為什么說光屬于電磁波
其他答案4:
400納米到700納米左右,這個范圍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
最佳回答:
紫外線是比紫bai色光du波長更短的電磁波,其zhi主要作用dao是化學作用,紅外線是比紅色專光波屬長更長的電磁波,其主要作用是熱作用,他們的頻譜都較寬,不是單一頻率,而是在一段頻率范圍內。激光是一種高純度單色光,也就是說他是單一頻率的電磁波,雖叫激光,也可以是看不見的紅外線或紫外線
其他答案1:
可以光和紫外線13715339029a948206331fe59b9ee7ad13715339029都屬于電磁波。有波長、頻率、波速這些基本物理量。波速=波長 乘以 頻率。按照波長的范圍,電磁波可以分為: 交流電:波長可達數千公里 無線電波:長波(波長在幾公里至幾十公里);中波(波長約在3公里至約50米);短波(波長約在50米至約10米);微波(波長范圍約10米至1毫米)。無線電廣播和通信 使用 中波和短波,電視、雷達、手機使用微波。 紅外線:波長約0.75微米至1毫米。(1毫米=1000微米)。6微米以上又稱遠紅外,1.5微米以下又稱近紅外。 可見光:波長約 800 至 400 納米(通常是780至380納米),人眼可見的光。1微米=1000納米??梢姽庥旨氈聞澐譃椋?紅 750~630納米;橙 630~600納米;黃 600~570納米;綠 570~490 納米;青 490~460納米;藍 460~430納米;紫 430~380納米。 紫外線:可見紫色光以外的一段電磁輻射,波長約在 10 至400 納米范圍。又可細致劃分為:真空紫外,10 — 200 納米;短波紫外線,200–290納米; 中波紫外,290–320 納米;長波紫外,320–400納米。 X射線:波長約在 0.01埃 至 10 納米。(1納米=10埃)。 伽瑪射線:通常波長更短,理論上可達無窮短。
其他答案2:
紫外線(UV)常識 在燦爛的陽光中,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紫外線,人們看不到它的存在卻常常13715339029a948206331fe78988e69d13715339029受到它的傷害。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夏日的海灘,你暴露在陽光下,游泳、拾貝、打沙灘排球,玩的盡興。第二天,你發現你的胳膊、肩膀、后背,還有臉都火辣辣的,又疼又癢,這些地方的皮膚先是發紅,然后變黑,還一點點的脫皮,三五天以后才慢慢好了,可人也黑多了。你知道嗎,這都是陽光中紫外線對你的關照"。 紫外線(UV)也是一種電磁波,其波長緊鄰并短于紫色可見光為200nm~380nm(指近紫外光),太陽是產生紫外線(UV)的最大的光源,還有一些其它的物理現象也可以產生紫外線(UV),例如電氣焊。由于紫外線的不可見的特性,人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受到它的傷害。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與紫外線的輻射強度和輻射時間成正比,即照射劑量越大,對人的傷害越嚴重。人體受到短時間照射即會產生皮膚泛紅、搔癢、起過敏性的丘疹;長時間照射會使皮膚組織受到嚴重的傷害,足夠劑量的照射甚至會造成皮膚的癌變。紫外線照射到人眼也非常有害,短時較大劑量照射會使眼睛紅腫、流淚、睜不開眼,長期受到紫外線輻射會導致白內障甚至致盲。另外,在紫外線輻射時會使空氣中的氧氣生成臭氧使人產生頭暈、惡心的不良反應。 歷數了紫外線的種種罪狀,你千萬不要以為紫外線就是人類的敵人了,其實,在殺菌消毒方面,紫外線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只要我們了解它,作好防護,利用它對人類有利的一面,它更是我們的朋友。 很長時間以來,利用253.7nm波長紫外線對醫院的病房、診室和其它的室內環境及器具物品進行消毒已經是較為普遍而有效的一種方法。使用紫外線消毒的方法:一般情況下紫外線消毒法采用紫外線殺菌燈作為紫外線的輻射源,要求每立方米空間紫外線燈瓦數≥1.5W,照射時間一般為30~60分鐘。并規定紫外線的輻照強度不得低于70μW/cm2,否則殺菌效果不佳或無效,達不到消毒的目的。因此,科學的使用紫外線殺菌消毒,也是當前抗非典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紫外線殺菌燈屬于氣體放電燈,它與照明用的熒光燈(管燈)的放電機理沒什么區別,所不同的是它的燈管是用石英玻璃或透紫外玻璃制成,而不是用普通玻璃,燈管內壁也不涂熒光粉。它可以輻射出一定強度的253.7nm波長的紫外線。紫外線殺菌燈也是有壽命的,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紫外線的有效輻射會不斷的減弱、殺菌效力會不斷降低,當輻照強度低于70μW/cm2時就必須更換燈管了。由于紫外線的不可見特點和在消毒時對劑量控制的要求,就必須憑借科學的眼睛――計量手段來對它進行監控。 對紫外線的計量要使用測量紫外線的專用儀器――紫外輻照度計,測試時紫外燈水平放置,將紫外輻照度計的探測器放在距燈管中心下方垂直距離一米處,同時屏蔽雜散光。為了殺菌消毒的有效性,每個醫院都應配備紫外輻照度計,按國家標準定期對紫外燈進行嚴格的測試,同時,紫外輻照度計也應該按周期送到法定的計量檢定機構進行計量檢定,以保證消毒的效果。 不管是用紫外線殺菌燈進行殺菌消毒,還是對紫外線殺菌燈的有效性進行檢測,在進行上述操作時都應該認真防護。不要讓紫外線直接照射到皮膚和眼睛。玻璃眼鏡和較厚的衣服都可以擋住紫外線,在夏季要注意防曬,可以戴防紫外的太陽鏡來防
其他答案3:
電磁波能穿透人體,就如同B超就屬于一種。 而紫外線只能殺死人的表皮層。
其他答案4:
本質上沒什么區別!紫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